委员集中建言中轴线保护 需要“三个恢复”

2018-01-23 15:15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原标题:委员集中建言中轴线保护 建议恢复文物建筑完整性、历史景观、历史环境

保护中轴线需要“三个恢复”    

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经正阳门、故宫、景山,北至钟鼓楼,全长近8公里。对于如何保护北京中轴线,北京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建议实现“三个恢复”,复建永定门箭楼和瓮城;民盟北京市委提出,做好中轴线申遗工作,一定要以中华建筑文化为指导。

缘由

中轴线南端起点仍不完整

“北京中轴线是我国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与脊梁,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魅力所在、资源所在、优势所在,保护北京中轴线是建设什么样的首都,怎么建设首都的生动实践的工程,是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树立中国大国首都形象的工程。”

北京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张庆告诉记者,去年,市政协文史学习委以保护北京中轴线为核心开展了“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专题调研,并最终形成了《关于保护北京中轴线的意见建议》,基于此调研提出了“关于实现‘三个恢复’,保护北京中轴线”的提案。

张庆介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轴线保护,市文物局、相关部门和有关区做了大量工作,中轴线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当前保护中轴线的任务仍相当艰巨,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北京中轴线本体局部缺失。如中轴线南端的永定门于1957年被拆除,2004年复建了永定门城楼,部分恢复了中轴线南端标志性建筑,但没有一并复建永定门的箭楼和瓮城,中轴线的南端仍不完整。永定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是明清北京城外城城墙的正门,是北京中轴线的南端起点。“当前不完整的复建传达的是不完整的历史文化信息,误导人们错误地理解历史上的永定门就是目前的状态,更会使完整的永定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不利于北京的历史文化的传承,也影响了北京古都风貌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其次,现代建筑对北京中轴线历史环境破坏严重。作为城市历史景观的北京中轴线塑造了中正平和、对称有致、韵律和谐的整体城市空间秩序。无论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还是从历史文化保护角度来看,中轴线遗产本体和其历史环境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北京中轴线地区建设的一些现代建筑,破坏了中轴线历史环境及景观视廊,这与申遗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需要逐步地开展整治。

建议

市政协文史学习委

复建永定门箭楼和瓮城

为解决以上问题,市政协文史委提出了“三个恢复”的建议,即恢复中轴线文物建筑的完整性,恢复中轴线的历史景观空间,恢复中轴线的历史环境。

复建永定门箭楼、瓮城,恢复中轴线文物建筑的完整性。具体包括,恢复最重要结点的标志性建筑,在已复建的永定门城楼基础上,根据历史信息研究复建永定门箭楼、瓮城,形成永定门的完整格局。并以永定门为中间,恢复东西两侧部分城墙,为北京城的南部城墙的局部恢复,提供重要的节点和铺垫。还原北京中轴线完整的南起点、南大门,再现一条完整的、无与伦比的北京中轴线。

腾退中轴线两侧现代建筑,恢复中轴线的历史景观空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历史性城市景观的宣言》强调北京中轴线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城市景观,是建筑群与开放空间的整体组合,作为遗产背景的历史景观和历史环境都非常重要。”恢复北京中轴线历史景观空间首先是腾退和拆除中轴线两侧破坏景观的现代建筑。南段全面恢复永定门、先农坛、天坛的历史景观空间。天坛、先农坛墙内占用文保单位的机构要腾退,违法建筑要拆迁,附近居民楼要搬迁。天桥——大栅栏——前门段,总体上要降低建筑高度和压缩建筑体量,恢复历史商业街的传统格局。北中轴线地安门东侧要恢复原有沿街传统店铺和御河(大运河)的历史景观;万宁桥北侧要恢复南锣鼓巷的胡同格局和改善北中轴线的历史景观空间。西侧沿街要恢复地安门传统商业街的历史建筑风格。

恢复中轴线的历史环境。北京中轴线附近地区一些成片的地段环境混乱,与北京中轴线古建筑群和历史文化景观空间极不协调,必须进行整治,使北京中轴线的历史环境得到恢复。北京中轴线北端钟鼓楼周围地区,无论是从钟鼓楼俯瞰,还是深入街道院落,都存在需要整改的地方。街道、胡同、院落分布、走向都要根据历史风貌进行改善,建筑物的项部、外立面、材料、颜色也要一并进行综合整治,与北京中轴线相协调。“这类情况还有地安门地区、天安门广场东侧地区、前门至天桥中轴线附近地区,也要纳入恢复北京中轴线历史环境的范围,完成整改任务。”

民盟北京市委

申遗要以中华建筑文化为指导

刚刚颁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提到了积极推进中轴线申遗的问题。在今年的北京两会上,中轴线的申遗工作也是委员们重点关注的话题。民盟北京市委在党派提案中提出,要做好中轴线申遗工作,一定要以中华建筑文化为指导,精心设计,让传统建筑恢复其本来面目。

北京中轴线上拥有天坛、故宫、什刹海(大运河北端)三处世界文化遗产,十余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大量的文物古迹和历史性建筑。

民盟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宋慰祖告诉记者,民盟北京市委高度重视北京古都风貌保护问题,围绕中轴线的保护专门设立了调研课题,组织调研团队先后赴什刹海地区、钟鼓楼、南锣鼓巷、前门大街、新三里河水系等实地调研,举行座谈会深入研讨。

他们认为,北京中轴线的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3年以后,北京市政府对中心城区600余所四合院实行了挂牌保护,还先后复建了永定门城楼、修缮了中轴线上的重要文物建筑。在保护与发展方面,政府也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如南锣鼓巷与前圆恩寺胡同交口的一处地下升降停车库投入使用,从地面看,停车场只有100平方米左右,并且与原有古巷街貌相符合,地下却有6层近2000平方米的自动升降停车场,可提供74个车位。居民停车、取车只需将车停在地面,升降机会自动为车辆安排好位置。

“停车场的设计充分挖掘土地立体空间潜力,集约节约、合理利用土地,既保护了历史风貌保护区胡同原有的韵味,又解决胡同停车难题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宋慰祖说,由此可见,“老北京、新面貌”已初见端倪。

在调研过程中,专家们发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历史原因,中轴线地区“人口多、房屋危、设施差、修复难”等诸多问题仍未解决;中轴线两侧的建筑在修复建设中,也存在违反传统中华建筑规制的现象,例如,有些在中国建筑中用于内宅的垂花门被搬到了大街上。

在具体建议中,民盟北京市委认为,今天聚力“历史文化传承发展轴”的重点应该放在南城,北城前三门以北地区皇家文物保存完好,区域改造基本完成,而南城开发程度低,传统街巷、会馆留存多,保护修缮空间大,将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一旦实现有机交集与融合,将对中轴线传统风貌恢复具有较大作用。

此外,建议推广东城区南锣鼓巷地区出台的《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管控导则(试行)》经验,出台全市性的历史风貌保护区保护管控导则。对历史风貌保护区的街巷尺度、建筑格局、门楼形式、装饰构件、院内绿化、材料选配等精细内容严格按照中华建筑规制做出明确规定。

“保护和改造既要尊重历史文脉,也要注意满足和解决百姓对生活的实际需要。”民盟北京市委还建议,在中轴线历史风貌保护区保护修复中,可借鉴推广南锣鼓巷利用地下空间开发建设胡同内立体停车场的思路。

本报记者 孙乐琪 张蕾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  作者:孙乐琪 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