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府工作报告解读:腾退空间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2018-01-24 15:18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腾退空间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报告

持续抓好疏解整治工作。修订细化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500家,疏解退出城六区二级及以下市属国有企业40家以上,继续疏解区域性专业市场。

启动北京联合大学新校区规划选址,抓紧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新校区建设;实现天坛医院新院区运行及老院区腾退。

拆除违法建设4000万平方米以上。启动新一轮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继续开展“开墙打洞”治理、架空线入地、广告牌匾规范设置等专项工作,完成核心区615条街巷环境整治任务。

解读

腾退空间再开发是难得提升机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

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谷树忠

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疏解腾退数据是可观的:5年来调整疏解各类区域性专业市场594家;从另一方面讲,也就是出现了大量城市闲置空间。这种闲置空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城市“萧条区”,也不是类似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锈区”,而是暂时闲置、但开发动力仍然强劲的空间,是难得的城市再开发的空间,也是提升新型城市化水平的机遇,更是北京提升发展质量的难得机遇。

此类空间的再开发,要坚持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突出“城市是让人住的,不是让车跑的”的理念,应该以增进广大市民生活的舒适度、安全度、满意度为根本目标,重点优化“四生空间”,即优化北京的生活空间、生产空间、生态空间和生命空间的结构与布局。生活空间主要是指居住及配套设施占用的空间,生产空间主要是一二三产业占用的空间,生态空间主要指城市绿地与水系等占用的空间,生命空间主要是指市民避险避难空间,优化“四生空间”结构与布局,应该适当压缩生产空间,让生活空间更加便利、生态空间更加充分、生命空间得到重视。

鉴于北京目前实际情况,疏解非首都功能所腾退出的空间,应突出“还空间于百姓”、“还空间于自然”,重点用于生态空间和生命空间,让北京广大市民生活在更加美丽和安全的首善之都。

纵观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应该说已经经历了两轮“疏解”,上一轮主要是集中在以首钢为代表的工业功能,目前刚刚完成的是以服务首都以外区域为主的商贸物流功能,下一轮即将启动的应该就是行政机关、医疗教育等公共机构为主的功能结构调整,首都功能空间也将继续面临着再分配的情况。

腾退释放的空间是如此巨大的,北京市应该尽快摸清释放出来的空间的规模、类型等基础情况,要循序渐进、规划先行,将更多的空间用于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和生命空间的建设,改善首都城市面貌和形象,让百姓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本报记者 孙颖 

践行

大红门天雅批发市场转型

商户少了 店面大了 零售很快就上来了

上周末,刘佳的同事说在网上看了两款很喜欢的衣服,约着刘佳一起去线下的体验店试试,而体验店的位置让刘佳很意外:大红门天雅,就在自家门口。

天雅门口曾经“走着都堵”

刘佳住在天雅西侧的珠江骏景小区,虽然只有五六百米之遥,可是刘佳已经有三四年没去大红门的市场逛了。

“走着都堵!”刘佳对拥堵的记忆深刻,坐公交车,经常20多分钟出不去一站地。“买衣服到大红门,爱答不理的,不让试,要不然就先交钱再试衣服,反正感觉就跟‘二等公民’似的;尤其是店里要是来批货的,那待遇差别就更明显了!”

早上10点来钟,刘佳的同事接上她,基本上没堵车就来到了天雅——如今叫五方天雅互联网+女装体验中心。门口正在修地铁,进停车场的时候稍微排了几辆车的队,不过进到地下停车场,车位特别多,找了个离电梯口近的位置停下,两个人坐着电梯来到了9层。

转型三四个月零售涨一半

一出电梯间,刘佳还以为走错了地方。

地板光可鉴人,店铺陈设非常时尚化,各具特色。找到同事相中的店铺,门口是一个2米来长的石台盆景,奇石翠植,流水潺潺,感觉一下子就静了下来。店内分区陈设着服装和配饰,几个模特围出了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木桌木凳,一方茶榻,闹中取静。

同事拿出手机展示了自己相中的两款衣服,店主熟练地帮忙找出合适的尺码,试穿后觉得两款都很喜欢,俩人坐在原木凳上一商量,两款都买了。

这家店铺的店主叫张颖,在市场升级改造过程中,和许多店主一起,没少在店铺设计上下功夫。

“以前的店铺小,四周都堆着,上午特忙,不停的扒拉货、找货、打包,我们的品牌是主打原创设计师,可是店里一点儿美感也说不上,根本陈列不出来……”张颖说,升级改造后,批发的业态没有了,这里变成了展示和零售的店面,店面的面积扩大了不少,装修上就更加人性化,希望顾客能有很好的购物体验,转型升级到现在才三四个月,零售额就提高了50%以上。

从面向华北到专盯北京人

商户陈弟和已经在北京打拼八九年了,转型升级前在3楼有一间30平方米的档口,后来转到了7楼,选择了间90平方米的商铺。“店面大,衣服布置起来特别好看,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店面形象。”陈弟和说,他的品牌主要面向的是20岁至45岁的女性群体,以前他的店面是服务全华北,现在盯的是北京人。为了更好地服务本地客户,他们建立了VIP客户群,采集客户的年龄、号码、喜欢的风格款式和颜色等信息,每当有新款出来就按照相关群体发送信息,及时把优惠信息推送到客户面前;客户看到喜欢的服装,既可以到店来挑选,还可以直接在网上下单,快递到家。“经营模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去除了现货批发,转为零售加电商及展示洽谈加订单的模式,还常搞些线上线下的促销,比如买衣服送打车券等。”

本报记者 孙颖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  作者: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