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城市生态空间大幅度增加

2018-01-26 14:20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城市生态空间大幅度增加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马晓晴 张媛 王岗)规划建绿、拆违还绿、立体拓绿、见缝插绿、身边增绿、精细管绿……2018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城市生态空间大幅度增加,超额完成平原百万亩造林任务,新增城市绿地4000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38.6%提高到43%。

2017年,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提高到了77%,也就是说,七成居民步行500米就能到达一处公园,如同走进家里的“后花园”。而在2018年,北京16个区每个区原则上要启动建设至少1公顷城市森林。

探访

平房变公园

楼下就能遛弯

东城区南二环外,马家堡东路与永外大街之间,西革新里小区北侧,紧邻京津城际铁路南侧,以提升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为宗旨的西革新里城市休闲公园就在这里。

2017年10月23日,新建成的西革新里城市休闲公园正式对外开放。该公园应用海绵城市技术、打造雨水花园系统、体现城市森林理念,种有绿篱近2万株、栽摆花卉3.6万株(盆)。居民不但可以在这里休闲健身,还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绿荫覆盖、花木葱茏”的和谐景色。

近日,记者来到西革新里城市休闲公园看到,该公园从东向西分为漫步休憩区、健身休闲区和游戏休闲区三个功能分区,具备休憩、休闲、健身、儿童游戏、观赏游览等功能,有不少老人带着孩子在公园散步。

据东城区园林绿化局绿化二队副队长王广琦介绍,该公园于2017年3月开工、9月底完工。7年前这里是一片平房区,拆迁后这里成为了回迁房的施工场地。

“之前我们只能到2公里外的天坛公园和陶然亭公园遛弯,步行至少得20分钟,而现在下了楼就能逛公园了。”在西革新里居住了20多年的居民霍亚芬告诉记者。

2017年,东城区和西城区率先启动核心区“城市森林”建设试点,共启动建设6处城市森林,分别位于西城区的新街口、菜市口、北京国宾酒店西侧、复兴门地铁站东北角;东城区的西革新里、通惠河与东二环护城河交汇处。其中,新街口、菜市口、西革新里3处城市森林已完成建设。

计划

通州将建17个城市公园

1月22日,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主任张维做客北京电视台“市民对话一把手”系列直播访谈节目,以“精心组织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为主题,就市民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张维表示,目前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已经编制完成了副中心的街区层面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街道空间、滨水空间等23个规划设计导则。在通州老城区,着力建设六环公园、城市绿心大尺度开放空间,此外,还将建设17个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城市公园,打造全面覆盖的小微绿地网络。生态化、人性化的滨水空间将占城区面积的近四分之一。

工体北门增绿1.1万平方米

记者日前从东城区“两会”上了解到,今年东城区将大尺度扩大绿色空间,其中,工人体育馆北门外将建1.1万平方米的新中街城市森林公园。

东城区园林绿化局局长梁成才介绍,今年该区计划新建改造绿地面积15万平方米,包括建设1.1万平方米的新中街城市森林公园、6300平方米的景泰桥东南铁路沿线绿地、5500平方米的明城墙遗址公园北绿地三处公园绿地。其中,新中街城市森林公园用地原为城中村拆迁项目储备项目,现状中心区域有两棵大杨树,周围以草地为主体,为简易绿化。森林公园的设计围绕两棵大杨树展开。

成绩

今年造林23万亩

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重点任务中提到,建立全市拆违腾退土地“留白增绿”台账,实施拆后土地还绿1600公顷,新增10处城市休闲公园和100公里健康绿道。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3万亩。

据记者了解,本市曾在2012年启动平原地区百万亩造林工程,至2015年全市新增105万亩林地,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由14.85%提高到25.6%。此后两年,北京又在城市副中心等重点区域新造林地12万亩,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6.8%,比5年前提高近12%。

从全市森林覆盖率来看,启动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的五年来,本市森林覆盖率增加了4.4个百分点,与上一个五年的增幅(2.1%)相比,翻了一倍多。

此次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行动计划确定的工作目标是,到2022年全市新增森林绿地湿地面积10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按照该目标,林木枝干总面积将占到土地面积的四成以上,城市有了“天然氧吧”。

七成居民步行500米可抵公园

除了城市森林之外,口袋公园也是北京改善城市空间的重要部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标准,国际大都市人均绿地面积40至60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平方米为健康城市。但本市人均公园绿地占有率仅为16.5平方米,而且越靠近中心城区,大面积增加公园绿地的任务越艰巨。如何利用有限空间提升城市绿荫面积?北京市政府从小处着手,将小微绿地建设提上日程。

小微绿地又叫“口袋公园”——面积不大,但有花有树有休闲设施,并且紧挨着居民区,它们小巧的就像居民家中的后花园。据介绍,这些绿地主要利用城市拆迁腾退地和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建设。2020年以前,这样的小微绿地全市要增加300处,总面积3000余亩,大小相当于三个玉渊潭(绿地面积)。

2017年,北京还大力实施了“精准建绿”,建成47处公园绿地,增加城市休闲公园15个,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提高到了77%。根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发展规划,到2020年,这一数字还有望提高至85%,届时,八成居民步行500米就能到达一处公园,如同走进家里的“后花园”。

此外,通过改造原有公园绿地或在新建公园里提前规划设计,北京还持续为市民营造尺度适宜、风景怡人的跑步、骑行空间。全市启动了城市副中心绿道、京密引水渠绿道、南水北调绿道、永定河绿道4条绿道建设,总长度接近500公里。

要求   要为小动物提供栖息地

什么是城市森林?按照指导书规定,城市森林是指具备森林的景观外貌及结构特征,以高大乔木为主体,发挥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能够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同时兼顾休闲游憩功能的种植形式。

在树种选择方面,宜根据森林规模确定合理的物种数量。以此营造多样化的生境类型,为不同生态位的动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另外,宜适栽植坚果类、浆果类、蜜源等具备特殊功能的食源、蜜源类植物,为小型哺乳动物、鸟类、昆虫提供食物来源。逐步建立起完整的食物链,形成稳定的能量循环,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完善与保护。

记者注意到,在指导书建议选择的树种名录中,共推荐常绿、落叶乔木、灌木、地被植物、优新彩叶树种176种,其中能为小型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提供食物来源的植物有92种,占据了52%。

在雨水利用方面,指导书要求具备一定规模的城市森林,宜结合场地内的部分洼地,适当建设小型雨水花园,蓄积部分多余雨水,为鸟类、动物提供水源。

责任编辑:李娜  作者:马晓晴 张媛 王岗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