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1月26日讯(记者 李金鑫)“名校进通州,提升了城市副中心教育水平,但光靠引进是不够的,还要培养本土教育品牌。”“要结合通州本地的历史、文化和城市副中心的特点,建立能够满足学生多种需求的特色学校。”在25日北京通州代表团小组会现场,代表们对通州教育的未来建言献策。
在1月25日北京通州代表团小组会现场,代表们对通州教育的未来建言献策。图为通州代表团小组会现场。千龙网记者 李贺摄
张东燕代表:结合本土历史文化建立特色学校
近年来,通州区提出内升外引的政策,引入多所优质学校资源,提升基础教育水平。对此,来自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张东燕代表表示,“这样的模式短期内肯定见效很快,但仅靠内升外引是不够的。每个学校的文化和办学风格是多年积累的,简单的引进、模仿、复制,很难实现教育完全提升。”
张东燕建议,吸引优质学校,要立足于通州实际,引导学校以深化课程改革为抓手,着力构建丰富的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结合通州本地的历史、文化和城市副中心的特点,建立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艺术、体育等多学科的能够满足学生各种需求的特色学校。
此外,张东燕认为,提升教育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拓展学生社会实践的途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通州教育能够跟城市副中心相匹配,成为在国内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特色教育。
刘淑华代表:教育要注重培养本土品牌
“每当遇到对通州不了解的人,我就会为他们讲解通州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介绍通州教育的发展,展望通州教育的未来。”身为通州人,刘淑华代表对通州充满感情,特别关注通州教育的发展。
刘淑华表示,近些年,通州引进名校发挥了很多作用,例如史家胡同小学通州分校,软硬件设施配置高,不比本校差,甚至在某些方面都超过了本校。
“引进是必要的,但是不能依靠引进,还要培养本土品牌。”刘淑华说,通州本土教育品牌很多,百年老校潞河中学、后南仓小学,还有通州二中、永乐店中学都是响当当的教育品牌。因此,她建议政府要重视培养本土的品牌,让本土教育品牌在原有基础上提升。
张金英代表:教师工资待遇因编制不同差异大
“同一个学校的老师,不同编制,工资待遇就相差很大。”来自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的张金英代表说,北京市优质教育资源来到通州是大好事,但是教师之间的工资待遇因编制不同而差距颇大,是个现实问题。她以人大附中和人大附中通州校区(通州三中)为例,“同一个办公室里,有的老师是人大附中过去的,有的是通州三中本土老师,工资待遇却相差很多。”
张金英表示,此类情况对教育发展而言是有影响的,她希望能够引起市、区有关部门重视。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中高考改革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张金英说,教育综合改进是需要进行的,据许多一线教师反应,学生的课业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有加重的趋势。这应该引起相关部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