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体现!北京市人大监督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进一步增强

2018-01-27 16:55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1517020984117

1月27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听取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图为会议现场(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李贺摄

千龙网北京1月27日讯(记者 柳杰)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27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向大会报告常委会五年来的主要工作,并就新一届人大常委会工作提出建议。 

报告指出,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人大监督的性质和定位,发挥人大监督的特点和优势,围绕监督工作的中心任务,以法律监督为重点,综合运用多种形式,依法监督、有效监督、持续监督,保证宪法和法律在首都得到正确实施,行政权和司法权得到正确行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五年来,北京市人大监督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进一步增强。

支持保障中心工作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的重大时代课题,优化工作力量配制,统筹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报告、听取和审议计划预算审计报告、审查批准决算、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专题调研、备案审查等多种方式,推动更好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有效治理“大城市病”,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

报告显示,五年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听取和审议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缓解交通拥堵、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民族宗教侨务工作情况等专项工作报告36个,就制定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等开展专题调研,就大额专项资金使用、老旧小区改造、居家养老服务业发展等开展专题询问,有效发挥了人大监督对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作用、对人民当家作主的保障作用、对“一府两院”依法行使职权的保障作用。

法律法规实施得到有效保证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强化执法检查工作,抓议题设置、抓多级联动、抓持续跟踪,对照法条详查细抠,发现问题查明原因,对症下药提出建议,推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有效衔接,保障法律法规在首都全面、正确、有效实施。

注重执法检查同立法修法相衔接。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全民健身条例等法律法规实施当年就开展执法检查,对法律法规的全面普及和严格执行起到了有力推动作用。

注重对重点法规的持续检查。比如,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连续两年对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开展执法检查,共组织代表650多人,开展活动50多场,紧盯实施情况,提出解决方案。条例实施三年来,推动全市建成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208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380家,培养扶持专业养老服务企业1329家、社会组织600余家,政府主导、专业运营、社会参与的新型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初步建立。

注重执法检查同其他监督形式相结合。比如,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紧密衔接上届工作,连续四年开展监督,把执法检查同听取审议专项报告、督办议案、专题询问等形式结合起来,组织代表现场检查污水排放、管网建设、水厂运营,反复论证沟通督促,推动市政府明确治理目标、改革治理体制、创新治理方式,全市建成区57条段黑臭水体整治全部完成。

以监督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

在推动预算体制改革方面,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开展专题调研和议案督办,推动出台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两步走”的实施方案和八项具体措施。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纳入预算审查,实现了全口径预算审查监督。连续三年分别对旅游、文化、科技三个大额专项资金开展专题询问,推动大额专项资金回归部门预算管理属性。

从2016年起,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推动健全完善审计整改工作机制。加强预算绩效监督,推动市级部门绩效管理全覆盖、部门预算全公开,2017年,除涉密部门外全市196个使用财政资金的市级部门预算全部公开。深度参与市级财政预算项目支出事前绩效评估,2017年首次对市级重大投资项目进行事前支出评估。通过制定预算审查监督条例,把预算初审和调整、决算审查和批准的成熟做法纳入法规,为推进预算实质性审查提供了法制保障。

在推动司法体制改革方面,坚持每年突出一个重点,围绕规范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刑事诉讼法和律师法贯彻实施等,听取和审议“两院”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支持全市司法机关不断深化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四项基础性改革”,司法人员分类管理、职业保障、人财物统管等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审判和监督制约制度机制更加健全,组织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司法职权配制进一步优化,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对“两院”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司法机关公信力稳步提升。

责任编辑:李若晨(QN0046)  作者: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