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与得 北京在“减量”中打造发展新高地

2018-01-28 04:31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舍与得 北京在“减量”中打造发展新高地

刚刚过去的五年,北京的雾霾少了,蓝天多了;违法建筑少了,绿地公园多了;一般制造业企业少了,高精尖企业多了;审批事项少了,便民措施多了……

透视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舍”与“得”是关键词之一:北京要“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深刻把握‘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一核’与‘两翼’的关系,推动城市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有“舍”才有“得”

在北京,朝阳区孙河乡算得上黄金地段:离首都机场不足10公里,距CBD仅20公里。

几年前的孙河乡,砂石厂扬起的粉尘四处都是,满载废品的蹦子车横冲直撞,村里挤满了出租大院……

“只有舍得‘舍’,才能有所‘得’。”北京市人大代表、朝阳区孙河乡党委书记李欣说。这几年,孙河乡坚决做“减法”,数百万平方米的违法建设被拆除,砂石厂、废品厂被疏解。

“我们统计,全乡400多家企业,1%的企业贡献了超过90%的税收,其余大多是散乱污的小企业。舍掉了瓦片经济等短期蝇头小利,得到的是未来长远收益。”李欣说。

疏解以后,孙河乡的绿水青山回来了,金山银山也找来了。如今,在腾退的土地上,一片规划面积超过两个奥森公园的湿地公园雏形初现。百姓生活也发生巨变,村民变居民,环境从“出门全是土”变成“出门是公园”,产业用地将聚集健康、金融等高精尖产业。

类似的“舍”还有很多。过去五年,北京累计不予办理登记业务1.86万件,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1992家。相对的是,北京市第三产业比重达到80.6%,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60%,能源利用效率位居全国首位。

先“舍”才能后“得”

“每天接待约10万人,火灾、踩踏危险让人提心吊胆。”西城区北展地区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李云伟常为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的消防、治安等担忧。

曾经的“动批”每年给西城区带来经济效益约6000万元,但政府支付的管理费用每年超1亿元。

大红门、新发地等批发市场也面临着同样问题。2000年至2010年间,北京市每年增加人口70万。人口增多、资源有限,“大城市病”矛盾凸显。

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2017年年底,“动批”彻底完成疏解。

按照北京市和西城区的规划,“动批”区域未来将是一个科技、金融等融合发展示范区,业态是金融、科技、服务、文化等“白菜心”。

如今,“动批”天皓成批发市场变为宝蓝创新中心,已入驻企业9家,出租率80%。包括一家国家级众创空间、一家互联网金融企业,还有6家科技型企业。

五年来,北京调整疏解各类区域性专业市场594家。

“舍”是为了百姓“得”

合理的“舍”换来百姓、市场和社会更大的“得”。

2018年,北京明确提出,全市城乡建设用地年度减量30平方公里以上,但还明确要保证1200公顷住宅供地。这当中,面向“夹心层”的共有产权住房、保障性住房将大大增加。

“未来将减量集约生产空间、适度提高居住和配套用地比重、大幅度提高生态用地规模。对于与民生直接相关的居住用地,不仅不会减少,还会适度扩大供应并优化结构。”北京市规土委主任张维说。

责任编辑:岳崎(QN0012)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