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院是怎样构建阳光高效便民诉讼机制的

2018-01-28 14:28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1月28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图为大会现场1(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李贺摄

1月28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杨万明作工作报告。图为大会现场(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李贺摄

千龙网北京1月28日讯(记者 欧阳晓娟)28日上午,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杨万明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来,北京法院回应人民群众司法需求,构建阳光、高效、便民诉讼机制。

深入推进司法公开,让司法在阳光下运行

开通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建成审判流程、执行信息、裁判文书、庭审直播四大公开平台,通过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向当事人推送审判流程信息999.1万条,开展庭审网络直播1097次,公开裁判文书93.9万篇,占应公开裁判文书的98.1%,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访间量超过3.9亿人次,日均访问量25.7万人次。实现诉讼档案电子化,当事人和代理人可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查阅诉讼档案。强化裁判文书说理,明确要求在裁判文书中公开证据采信情况及依据,完整反映当事人和代理人的意见并阐明采纳或不采纳的理由。

努力提高审判效率,让纠纷解决更及时

建立“多元化解+速裁”机制,选聘669名人民调解员进驻基层法院,开展律师调解试点,推动成立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发挥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的作用,引导当事人通过非诉调解化解纠纷,对调解不成的,及时依法速裁,2017年通过多元调解和速裁结案175989件,其中调解成功71271件。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开展刑事速裁改革,加大小额诉讼、简易程序适用力度,速裁刑事案件占一审刑事案件的34.3%,基层法院适用小额诉讼和简易程序的占其民事案件的71.3%。推进审判辅助事务的集约化管理,推广集中送达、集中保全等工作模式。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推进法官智能办案辅助系统、在线调解、电子送达、网络拍卖、语音转文字、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等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切实改进诉讼服务,让参与诉讼更方便

完善便民立案措施,实现网上立案常态化,2017年网上立案86011件,探索微信立案,实现北京全辖区跨城立案。在各法院均设立标准统一的诉讼服务中心,为公众提供诉讼咨询、案件查询、联系法官、投诉举报等一站式服务,构建12368热线、互联网、移动端等多元诉讼服务平合体系。在各法院设立律师工作室,方便律师履行职责。建立京津冀司法协同机制,开展跨域立案一体化试点,推进跨域送达、执行等工作。认真办理群众来信,2017年启用群众来信办理系统,全年办结群众来信3308件。加强人民法庭建设,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入农村、社区接待群众、巡回审判,石景山迁安法庭坚持跨省巡回审判26年,被群众誉为“车轮上的正义”。

责任编辑:柳杰(QJ0003)  作者:欧阳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