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就“污染防治”举行联组会

2018-01-28 14:35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机动车污染将是防治重中之重

27日下午,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以“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改善首都生态环境”为主题的联组讨论会,来自民革、民进、经济、科技等界别的委员们踊跃发言,就大气污染防治、水源地保护、垃圾减量等话题发表看法。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正着手制定新一轮的三到五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未来机动车污染将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

朱良委员

电子车牌实施后可调整限行政策

市政协委员、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知识产权办公室高级工程师朱良表示,小客车的道路使用权在北京城区是比水电气更稀缺的公共资源。电子车牌普及后,可以调整限行政策,改为精细化限制每一辆车的过量“添堵”、“添污”里程,像水电气一样实行阶梯价格,抑制小客车过度使用。

具体操作上,可以通过规定“道路拥堵系数”、“车辆排污系数”、“重污染天排污当量里程”的方式用来测算行驶车辆的“添堵”、“添污”总量,并根据不同总量分别制定阶梯价格。

市环保局总工程师于建华介绍,2013-2017清洁空气行动五年来治理效果超出预期,目前政府正着手制定新一轮的三到五年行动计划。与五年前相比,目前北京市燃煤污染的占比下降,机动车污染问题开始凸显。未来机动车污染将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煤改电煤改气,扬尘污染治理等方面同样是工作重点。除了编制新行动计划,政府也正在对新的污染源来源解析,力争做到科学治污。另外,还要坚持源头治理、过程监管、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等手段,坚持本地治污和区域联防联控相结合,拓展公众参与渠道,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颜丹平委员

加强京津冀水源地生态环境协同保护

市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国家实验教学中心主任颜丹平表示,多数情况下京津冀三地同处一个水循环系统,具有共同或者相似的流域体系。然而,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京津冀地区各个水源地投入力度、保护标准、管理水平等也存在较大差异。

颜丹平建议,水资源紧缺、水体污染、地下水超采及地面沉降等水环境问题,是京津冀水源保护与水质安全面临的共同压力,迫切需要共同采取行动加以解决。以流域整体利益为出发点,京津冀共同实施统一的环境保护制度。三地要克服“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以整个流域的利益作为出发点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尽早协商研究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沿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许多京津冀河流发源于晋蒙辽,要注意污染物的源头控制,从源头消减污染物排放量,降低治污成本。” 

市水务局副局长潘安君回应称,北京的地表水与地下水是相互转化的,水资源的总量不足,就造成了地下水的超采。“从去年开始地下水‘起死回生’,开始缓慢地回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水源保护也在加大力度,与上游地区推广生态清洁小流域与农业节水,加大上游地区的节水工作,北京就可以多收水,也可以减少入境水的污染。

刘海明委员

固体垃圾减量排放

市政协委员、北京航天恒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明表示,调研发现北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数量增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包裹数量增加产生的包裹垃圾;二是生活水平提高产生的尾菜及餐厨垃圾。“包裹回收没有强制性法规和监管,餐厨垃圾分类站点不够,处理设施少,责任不清晰等是问题的原因。”

刘海明建议,在各区推行统一运营的包裹垃圾分类管理和回收标准,实行集约化强制性监管。建立对回收单位的补偿机制,建议在财政预算中对垃圾分类回收予以单项列支。逐步完善对分类回收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并落实违法违规运营企业的税收责任。塑料包裹材料全面升级,实现可降解材料全替代。发展专业化的运营企业和包裹产生企业深入垃圾产生的源头从事分类回收工作,力争做到包裹产生——回收——再利用闭环体系。“餐厨垃圾严格分类进行资源化处理,将餐饮企业餐厨废弃物的产生、处理和投放纳入等级评定范围,督促餐饮企业做好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 

市经信委副主任孔磊回应称,北京的污染防治离不开新技术、新手段、新模式的应用。最近北京市出台了十大高精尖产业的指导意见,节能环保产业位列十大高精尖产业之中。未来,将根据委员建议,进一步推动可降解包装材料的研发和生产。

市城管委副主任李如刚表示,对于包装物,点餐不剩餐等问题,将联合发改、商务、工商、旅游、邮政等部门一起成立攻关小组,研究如何进行综合治理,形成整个社会的循环和节约,减少垃圾的产生,实现垃圾的共治。

责任编辑:李娜  作者:赵喜斌 莫凡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