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团代表热议预算报告 财政如何高效花钱?

2018-01-29 15:09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西城团代表热议预算报告 财政如何高效花钱?

1月26日上午,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西城团第三小组审议《关于北京市201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预算的报告》的现场,多名代表表达了对财政资金来源和使用效率的关切。

“需要支出的地方越来越多,但随着疏解整治促提升,一些企业和资源疏解出去,再加上营改增导致的地税收入减少,财政收入是不是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人大代表、中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季名还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预算报告中提到发掘发展独角兽企业、高科技企业,但这类企业的特点是从估值高发展到纳税大户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他提出应该在如何开源上多动脑筋。另外,他还建议,在节流方面,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估应该全面铺开,并加大问责力度。

面对代表的忧虑,旁听审议的北京市财政局社保处处长李红娜坦承,目前,在税收开源方面,财政局正在积极与国家税务总局探讨如何在总部经济上做文章,研究总部与分支机构的税收分享模式,同时也在跟财政部争取更多的税收政策,并会同专家研究发展实体经济的政策。

李红娜说,从2015年开始,北京市已经针对年初预算的编制情况、执行情况与使用绩效制定指标,并将这些指标纳入了市政府绩效办对各部门绩效考核的范畴中。而各区的预算执行进度、市级对各区转移支付的进度也纳入了各区的绩效考核与问责体系中。如果最终在绩效考核中排名倒数,当年的考核奖将相应减少,下一年的预算规模也会扣减。

今年初,市财政局出台了《进一步深化项目支出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意见》,将追责问责明确写入文件,建立全市的通报机制,若相关负责人存在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将被追究党纪政纪和司法责任。

“我觉得事前绩效评估机制非常好,但是评估体系是否考虑到了不同评价对象的特性?”人大代表、民建北京市委副主任委员李申虹追问道。

“我也附议一下,因为我们科研项目评估时,人文社科类项目和自然科学类项目的绩效指标是完全不同的,人文社科类项目就很难明确地写出来产出了多少经济效益,所以我想,无法准确计算经济效益的,能否增加一个社会效益的指标去衡量呢?”人大代表、北京建筑大学教授秦红岭说。

“我理解各位代表的意思,事前绩效评估的指标不能一刀切,必须由共性指标和特性指标组成,而且不能全是定量的,需要一些定性的指标。”李红娜说,经过几年的实践后,财政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目前正在建立分类的指标体系,由于定性指标较为主观,所以会邀请项目所涉及的行业的专家来参与,保证评估的权威性。

本报记者 白歌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  作者: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