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代会发布会聚焦民生:2020年重点人群家庭医生全签约

2018-01-30 03:37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应设儿科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1月29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第四场新闻发布会。市卫计委主任雷海潮说,2018年各区至少建立1个紧密型医联体,在人员、设备设施、管理、技术、内部资源和制度规范等方面加强联合、联系和联动。2020年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

医疗卫生

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应设儿科

北京市卫计委主任雷海潮称,2017年三大健康指标当中,婴儿死亡率已经控制到千分之2.3,是目前已经掌握的全国最优秀的水平。在全面二孩的政策下、分娩孕产妇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2017年孕产妇死亡率为十万分之5.7,首次降到十万分之6以下。根据初步的统计测算,北京地区的居民预期寿命已经提高到82.2岁。

今冬流感疫情致使儿科医院患者增多,如何提高基层儿科水平?雷海潮称,针对近年来新生婴儿增多的情况,本市要求二级以上综合性公立医院应该普遍建立或恢复儿科。针对此次流感,卫计委整理公布了149所设有儿科的医疗机构,采购达菲的医疗机构数从98所增至216所。北京儿科医疗机构采取了临时性缓解措施,如推行已退休的儿科医生回到工作岗位,适当延长医生工作时间,增加了门诊次数。

在人才储备方面,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招收了67名儿科专业的研究生,同时恢复了儿科专业本科生的招生和培养,2017年招收了25名本科生。2018年起还准备每年从社区全科医生中挑选100名左右的医生,进行儿科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

2020年远程会诊服务常态化

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方面,雷海潮说,将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方式、内容、收付费、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创新突破,到2020年建立基层医务人员家庭医生服务考核与激励机制,重点人群实现签约全覆盖,包括慢性病患者、老年人、残疾人和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等社会弱势群体。

在推动居家及社区康复护理方面,2018年各区应在每个医联体内确定一家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能够为辖区内疾病稳定期患者提供专业、综合的康复治疗,并具备其他疾病的一般诊疗、处置能力和急诊急救能力,承担本辖区康复患者诊疗、转诊等延续性医疗服务功能。到2020年,各区通过多种方式加快补充专业护理院,提供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性医疗服务。

2018年各区至少建立1个紧密型医联体,在人员、设备设施、管理、技术、内部资源和制度规范等方面加强联合、联系和联动。在2017年启动专科医联体建设的基础上,启动构建疑难疾病转会诊为重点的专科医联体工作,建立疑难复杂专科疾病的诊治渠道。2020年实现远程会诊服务的常态化。

学前教育

每个街道新办一所普惠幼儿园

针对备受家长关注的学前教育问题,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目前北京市学前教育存在资源不足、质量不高、普惠不够、体制不清的问题。2018年北京市将进一步扩大教育部门办园的规模,通过新建和改建扩大学位资源。支持优质的公办幼儿园通过租赁场地,兴办新的分园和分部来扩大学位。支持现有有条件的幼儿园加强内部改造,增加学位供给。

支持其他的国有单位办园,理顺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城镇街道办的幼儿园管理体制,提高市级财政为其他国有单位的办园补贴力度,每个街道和学位矛盾比较突出的城乡接合部地区乡镇,要通过自办或委托等方式至少新办一所普惠性幼儿园。

鼓励民办机构进入办园行动,鼓励各区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采取社区办园点、社区学前教育服务中心,提供多样化的学前教育服务。

针对质量不高的问题,2018年将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拓宽幼儿园教师引入机制,支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实师资,他特别强调了入职门槛和教师资格。2018年准备面向北京市所有的办园者、园长、幼儿园老师全员培训。解决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偏低问题,逐步实现同工同酬。

李奕透露,2018年一季度准备出台加强学前教育管理意见,完善幼儿园动态监管机制,逐步建立幼儿园办园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加强过程监管和业务监管。

养老服务

2018年新建150个养老驿站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红兵介绍,目前,朝阳、房山、顺义、怀柔、密云、延庆6区已建成本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并试运营,本市其它区正加快推进。全市共建设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252个,每年辐射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项目1000多个。两年共建成运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380家,其中农村幸福晚年驿站140家,2018年还将有150家以上的驿站建设投入运营。

2018年,北京市民政局在平谷、怀柔、密云等区开展农村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发展互助养老和志愿服务,为高龄、独居、空巢、失能老年人提供代买代缴、寻医送药、春种秋收等服务,使居住非常分散、公共服务配套不到位的农村老年人享受到助餐服务和心灵慰藉服务。

就业增收

激励群体创新带动居民增收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陈蓓表示,在发展中改善和保障民生,需要建立科学、合理、激励的收入分配制度。2017年本市在激励七类重点群体创新和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方面,制定了27条具体措施。这七类重点群体包括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工作者、企业经营管理者、小微企业管理人、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以及基层事业单位机关干部。这七类人群覆盖全市职业群体的80%以上,对于稳定就业、带动增收有着非常重要的拉动作用。

具体措施包含技能人才工资增速可高于其余岗位;鼓励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创业,新型职业农民踊跃创业并带动就业的,可按规定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支撑和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以兼职、在职开办企业、在岗创业、到企业挂职、参加项目合作、离岗创业等“六种模式”发展创新创业,实现专业技术人才“共享”等。另外还实行就业奖励和救助渐退政策。      

陈蓓介绍,2017年本市出台了多项医疗保险领域的改革政策,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城乡居民医疗制度并轨,186万新农合人员实现持卡就医实时结算,无需自己再垫付医疗费;同时增加了513种医疗保险报销药品,其中有36种是癌症治疗的靶向药品和重病用药,通过国家谈判,药费降低了40%-70%。

住房保障

共有产权房5年建25万套

北京市住建委副主任、市住房保障办公室主任邹劲松表示,2017年保障房分配大力提速,全市已开工建设公租房20万套,已分配15.76万套,分配率达到78.8%。共有产权房已启动分配7300余套。在分配过程中更加强调精准分配,建立了新北京人的专项分配制度,从2017年4月份开始,所有公租房和共有产权房中拿出30%的比例面向在北京稳定就业的非京籍分配,主要目的是促进职住平衡。2018年全市要分配公租房1.5万套,同时竣工公租房1.1万套。

据介绍,共有产权房目标是5年建设25万套,供地任务分5年完成。工作模式是2017年供地的2018年必须开工建设,力争实现2018年上市销售;2018年供地的2019年开工建设,2019年上市销售。按照一年压着一年的进度,基本上以每年5万套的规模考虑供地。2017年共有产权房供地270万平方米,2018年必须全面开工。

在租赁房配建方面,2017年本市出台了相关工作意见,明确租赁房要根据项目周边的普通劳动者的数量,来安排一定比例的宿舍。比例由各区政府根据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来定,全市不做统一规定。分配实行以区为主,但无论由谁来住,都要保证农民的利益,政府会给予困难群体一部分的补贴。按照计划,从2017到2021年,本市要在集体建设土地上建设租赁住房50万套,2017年完成的供地项目是39个,分布在全市13个区,2018年将主要推动这39个项目的建设。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  作者:张璐 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