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牵住疏解“牛鼻子” 北京将在“舍”中“得”
2018-02-26 05:51 北京青年报

来源标题:牵住疏解“牛鼻子” 北京将在“舍”中“得”

怎样建设首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以透视历史、洞悉未来的战略眼光和视角,深刻阐述北京面临的时代课题。四年来,北京在“疏”中谋提升,在“舍”中求发展,生态建设见实效、民生举措惠万家, 用“首都发展”的生动实践写就最好的答卷。

表面看,北京的问题是人口过多带来的,其实深层次上是功能太多带来的。城市功能并不是多多益善的,过犹不及!北京要解决自身遇到的突出问题,根本出路是要坚持和强化首都核心功能,调整和弱化不适宜首都的功能,把一些功能转移到河北、天津去,这就是大禹治水的道理。——摘自习近平2014年2月视察北京讲话

“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坚定不移的答案,明确写进了北京新版城市总规。蔡奇书记强调,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就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实际行动,就是实施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效举措,也正是推动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

从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至今四年来,北京在理念、方式、管理方式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聚集资源求增长”,走上了“疏解功能谋发展”的道路;由原来擅长“做加法”变成“做减法”。实践证明,牵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首都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广,前景越来越亮。

产业禁限目录为“舍”定力

一般制造业、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基地、部分教育和医疗机构、部分行政性及事业性服务机构,作为牵住疏解这个“牛鼻子”率先突破的四大领域,四年来首都发展的“减法”功,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2017年北京退出651家一般制造业企业;87家危化企业告别北京;京籍速冻食品生产项目正式落户曹妃甸;北京部分保健品产业转战滦南……截至去年年底,北京已累计关停和退出1992家一般制造企业。这一数据可以换算成:腾退11平方公里的土地;减少1.5万吨的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

不仅如此,1.67万家的“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完成;累计压缩水泥产能约500万吨;压减工业燃煤约400万吨。用更少的地、更少的能、更少的水、更少的劳动力,来实现首都高质量的发展。

在疏解上的持续用力,还在于对“史上最严”产业禁限目录始终严格执行,保持“舍”的定力。产业禁限目录实施以来,累计不予办理登记业务达1.85万件,批发和零售业等限制类行业新设市场主体数量下降明显,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坚持“舍”去。

一般制造业企业关停和退出的同时,北京高精尖产业却在高速成长。数据显示,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了13.6%和12.1%,引领作用持续增强。工业劳动生产率达40.8万元/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7%,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上千个区域市场疏解为“舍”破题

疏解这个牛鼻子是否牵得住?动批,这个汇集着12家大型批发市场、4万从业人员、80%以上外埠商户的区域性批发市场能否成功疏解腾退,成为重大考验。2017年11月30日,伴随着东鼎市场的最后一声甩卖,经过3年的努力和实践,动批正式“谢幕”,告别北京。

市发改委主任谈绪祥表示,这一重头项目的疏解,在他看来,意味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从一个战略设想真正走向了实施推进的阶段,意味着“破题”,意味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真的牵住了,意义非凡。

动批正式谢幕,动物园地区日均客流量由高峰期的10万人锐减至1万人以下,累计疏解面积约35万平方米,疏解了1.3万个摊位……腾退后的空间,将采取“科技金融+环境服务”的发展理念,引入更多符合首都功能的高精尖产业。还有一部分市场腾退后将为西城周边居民提供活动场所。

而疏解区域性批发市场的“破题”,当然远不止一个动批。去年,大红门商圈45个市场也全部完成了疏解提升,万通市场、永外城、天意市场闭市,四年来,北京一共疏解提升了1032个区域性批发市场、106个物流中心。

疏中谋提升 舍中亦有得

北京将继续抓好疏解这一“牛鼻子”, 今年还将保持“舍”的力度。市委市政府明确表示,将深入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更加注重疏解整治与提升同步推进,更加注重共建共治共享,更加注重市民群众的满意度——

2018年,北京将加大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业企业调整退出力度,再疏解退出500家;

疏解提升市场159个、物流中心17个,实现三环内区域性专业市场疏解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将启动北京联合大学新校区规划选址,抓紧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新校区建设;

实现天坛医院新院区运行及老院区腾退,推进北京口腔医院整体迁建和友谊医院顺义院区、同仁医院亦庄院区二期等项目建设。

北京景山学校香河分校开学;北师大天津生态城附校2017年开学;东城区4所名校进驻通州……

实举见实效,“舍”中亦有得,聚焦功能提升、增强市民获得感,将是今年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重要方向——

便民服务方面,2018年全年要求新增便民商业网点1400个;

在“留白增绿”方面,今年北京将实现拆后还绿1600公顷以上的目标,相当于新增5个颐和园,并再建设一批城市森林公园和市民身边的“口袋公园”。

2018年北京疏解腾退后的“提升”工作,将明确为量化指标,并把责任一一分解到各区和各部门:东城将实现“开墙打洞”整治动态清零;西城区加快“官批”市场疏解收尾;朝阳区今年再疏解升级34家商品交易市场;海淀区扎实推进背街小巷、群租房等重点整治……都与城的关系明确了,舍与得的关系把握住了,人们看到的将是一个天蓝云白、和谐宜居的“美丽北京”。

产业对接

6100家中关村企业“在京生根津冀发芽”

129个“京”字头项目在曹妃甸示范区签约、316家企业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增注册、9.8万辆北京现代汽车去年在沧州的第四工厂完成生产……从最初的探索,到如今的“2+4+46”产业合作格局,越来越多的北京企业大踏步走向津冀,三地之间的产业链愈加清晰。

在京津冀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中关村科技园不再是北京的“专属”。雄安、保定、滨海、曹妃甸、承德……走出去寻觅广阔天地的中关村企业越来越多。截至2017年年底,中关村企业在京外累计设立分支机构超过1.2万家,其中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的就已有6100余家。从2015年中关村在京外设立的首个创新中心——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挂牌,到2016年11月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成立,再到2017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雄安新区、中关村签署共建雄安中关村科技园协议……中关村在京津冀的布局,推动着“北京研发、津冀产业转化,三地联合应用推广”的新标准模式加速发展。

不仅是中关村,“曹妃甸的历史在2005年被改写”,时任河北省唐山市委副书记王立彤曾说道。那一年的2月,首钢开始由北京石景山搬迁至曹妃甸,正式拉开了区域联姻的帷幕。

2014年7月,京冀签署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确定将曹妃甸建成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城市功能疏解的战略功能区。近年来,以新钢铁硬汉形象出现的曹妃甸,在加快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建设中成绩亮眼。首钢二期、华润电力二期、智能海工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重大项目实施,港口物流、精品钢铁、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及新能源汽车等骨干产业快速发展。去年,签约京津项目99个,总投资1308亿元。

产业转移是否影响了北京的发展?北京市发改委主任谈绪祥在接受采访时说:“从2017年的经济数据和经济质量上来看,我们不但没有在协同中丢失掉发展的速度和机会,还获得了更加稳固发展的基础,年均GDP增长不但保持稳,还有进。”他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仅是北京获得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三地共同获得了什么。近几年,北京对天津、河北的投资大幅提升,一些在北京没有空间和条件发展的产业来到河北,带动河北的产业调整;来到天津,跟天津实现优势互补。

岁末年初,京津冀共同交上了一份2017年产业对接的成绩单:曹妃甸示范区累计签约北京项目129个,张承生态功能区绿色产业加快落地,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相关专项规划启动编制,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增注册企业累计316家。重大产业合作项目成果丰硕,北京现代第四工厂在沧州投产,2017年生产整车9.8万辆,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园吸引102个生物医药项目落户,签约北京医药企业79家。

生态建设

河长之后 北京还将任命“湖长”

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近期上线 各级河长巡河轨迹实时记录

2017年,北京市5900余名河长全部履职。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2018年,本市将开始全面落实湖长制,严格湖泊水域空间管控,强化湖泊岸线管理保护。同时,在河长“治”上下功夫,进一步推进精治、法治、共治。

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潘安君指出,水环境的污染表象在河道,来源在支流、沟渠,根子在河道的两岸。“河长制”的核心就是把责任属地化,“河道很长,既跨行政区域,又有市管、区管之分。原来水务部门独力管河,河出现问题了,只能末端治理,但根源又在岸上,又得把问题给到属地,那就容易出现积极性不高甚至推诿、扯皮,九龙治水的效果并不好。”实行“河长制”,水务部门负责河道工程维护、水资源调度、防洪,而河湖环境的管辖权直接下发至街道、乡镇,实现溯源治污。

作为全境推行河长制的“先行者”,2015年,北京市在海淀区试点开展河长制;2016年6月,出台《实施河湖生态环境管理“河长制”工作方案》,加大河湖环境治理和保护投入,在全市推开河长制,建立起市、区、街乡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共确定各级河长406人,统筹管理425条河流,破除了原先水环境管理条块分割的局面,实现了分段管理、各负其责、责任统一。这之后,水环境问题较2015年同期减少60%,河湖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明显改善。

到了2017年7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又印发《北京市进一步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方案》。这个被称为“加强版”的河长制工作方案,将河长制继续下探到最基层,在原来三级河长的基础上加入村级河长,形成了市、区、乡镇(街道)、村四级河长的全覆盖体系。8月底,16个区级方案全部印发;10月底,全市330个乡镇街道全部出台方案。去年年底,5900余名各级河长全部履职。同时,各区设置河长信息公示牌4055块,向社会公示四级河长姓名、职责、监督电话和治理目标,并设置二维码。

据了解,今年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梳理全市湖泊信息,在全面落实河长制的基础上,严格湖泊水域空间管控,强化湖泊岸线管理保护,加强湖泊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开展湖泊生态治理与修复,健全湖泊执法监管机制,全面落实湖长制。

此外,水务部门今年还将与市人大、政府法制办沟通,开展河长制立法研究,推动相关条例的修订,进一步促进河长制工作长效化、制度化、法制化。同时,还将强化执法监管,进一步夯实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夯实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夯实公益诉讼助推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全面落实法治。

北京将打造两座“国家森林城市”

2018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里明确提出,将“支持平谷、延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发展全域旅游,增强生态涵养功能和绿色发展能力”。未来,北京的“生态城市”要建成什么样?市委书记蔡奇提出,生态涵养区的首要任务就是保住生态。生态涵养区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更好、更高水平、更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目前平谷、延庆两区都已完成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规划编制,创森工作都各有推进。据平谷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平谷就已完成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规划(2015-2025年)。

作为北京“最绿”、森林覆盖率常年第一的区,平谷森林城市建设总规实施两年来,全区的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的66.38%提升至66.94%。平谷重点打造了“三横三纵”特色街道,做到拆违建绿、社区扩绿、屋顶添绿、见缝插绿,将着力打造成“林城相依、林水相映、林路相衬、林居相嵌”的森林城市生态格局,全面实现“创森”的目标。

2017年年底, 延庆也已编制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规。目前,平谷森林覆盖率已达到58.41%,林木绿化率达到70.95%,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240.25万立方米。去年一年,延庆完成造林营林33万亩;空间立体绿化2000平方米。未来10年内,延庆将全面开展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工作, 将力争成为“首都后花园、全国森林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全力打造“长城脚下的森林城”。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作者:林艳 张小妹 彭小菲 解丽 赵婷婷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