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一块泥塑成“长耳定光仙” 迷住几百年老北京人

2018-09-22 14:12 北京晚报

来源标题:一块泥塑成“长耳定光仙” 迷住几百年老北京人

传统佳节将至,琳琅满目的各色月饼早已上市。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老北京,过中秋除了吃月饼,还有一件几乎同等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拜兔儿爷”。在琉璃厂东街,有一家专卖老北京兔儿爷的店。店面不大,但窄窄的小店里摆满了大大小小、颜色形状各异的兔儿爷。有的骑着老虎,有的骑着大象,有的骑着神兽麒麟,它们的表情也各不相同,有的比较“萌”、有的比较“囧”、有的比较“严肃”……让人爱不释手。小店经营者名叫张忠强,55岁的他是兔儿爷制作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这几天,老张格外忙。

最接地气的“神仙”

见到老张,他正在北京十八中学嘉泰学校为几百名学生讲解兔儿爷的故事,教大家如何给兔儿爷上色、开脸儿。

老北京人过中秋节,兔儿爷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平常百姓而言,兔儿爷虽然在中秋夜被视作“神”来祭拜,可是拜完了,兔儿爷就被当做玩意儿拿给孩子玩了。既是“神”,又是玩具,兔儿爷大概是最接地气的神,也是老北京人最喜欢的民俗玩具。

北京中秋拜兔儿爷的习俗可以追溯到明朝,在清朝达到鼎盛,兔儿爷在京城风靡了几百年,此后却经历了兴衰波折,险些绝迹。

张忠强祖籍河北,上世纪50年代全家迁入北京,落户琉璃厂地区。爷爷、父亲都是手艺人,却并不专门做兔儿爷,而是做毛笔。上世纪70年代,老张也继承家里的衣钵,学做毛笔。

在老张儿时的记忆中,兔儿爷带给他很多的快乐。那时孩子们在一块儿玩,谁要是有个兔儿爷,保准招来羡慕的目光。老张家并不富裕,所以年幼的他总想着,什么时候自己也能有个兔儿爷。

旧时一进旧历八月,便有手艺人推着小车,走街串巷,大人们早早便把兔儿爷请回了家,藏在家里的柜顶上。不过,这可瞒不住机灵的孩子们。中秋节前的这十天,孩子们是最“猴儿急”的,分分秒秒地盼着兔儿爷下来。

“天还没黑呢,别闹。”中秋这天不等擦黑儿,孩子们便要围着大人一遍遍去问,什么时候才能把兔儿爷拿下来啊?等天儿黑透了,一轮圆月当空,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候便来了。

这时候家里的女眷忙着祭月的事,年长的男孩们把供桌搭到当院,桌子的正中央摆上兔儿爷,前头放上应季的瓜果,摆好点心,奉上香炉、烛台等五供,桌前要盛好一盆清水,不是洗手净面用,为的是映月。

供桌前祭拜完毕,随后便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孩子们一拥而上,有抢水果的,有忙着往嘴里塞点心的,也少不了爱玩,伸手去抓兔儿爷的。就此兔儿爷换了“岗位”,从长耳定光仙变成了孩子们称心的玩具。

兔儿爷身上寓意多

上世纪90年代,工艺美术大师双起翔复兴了兔儿爷的制作工艺。老张在机缘巧合下,师从另一位老手艺人杜康民,学习制作兔儿爷,传承下了这门老手艺。“三分坯,七分绘”,兔儿爷是用模子翻塑的,先要挖泥、取泥、溜泥,把泥弄熟后,再放入两面模里,可以根据不同作品再放点棉花、麻之类的辅料。大致成型后要用水修坯,刮去毛刺和多余的泥,这个步骤被老张戏称是为兔儿爷“洗澡”。洗完澡,还要给兔儿爷扎耳朵眼儿。阴干五六天后,再把前后两片粘在一起,在身上刷层胶水,才开始上色。兔儿爷的神韵,全靠彩绘和开脸儿点睛。

老张说,除了兔儿爷本尊,它的坐骑也各有来头,多以神兽为坐骑, 不同的坐骑有不同的吉祥含义。麒麟代表“麒麟送子”、瑞虎能“驱邪”、大象寓意“吉祥如意”、葫芦则是“福禄”的谐音。这也正说明了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表现出了老北京人乐观豁达、风趣幽默的生活和处世哲学。一些老北京的歇后语也能看到兔儿爷的身影,譬如“兔儿爷掏耳朵——崴泥”,比喻把事情办坏了;再如“兔儿爷折跟头——窝了犄角”, 比喻办事情遭受了挫折。“去年的兔儿爷——老陈人儿”老张说。这句歇后语换个角度来解释,兔儿爷应该是消耗品,按照老传统,去年的兔儿爷到了今年就不能用了,一定得请新的来。

兔儿爷也得跟上生活脚步

虽然,老张制作的兔儿爷依然按照老舍先生笔下的那般灵巧动人。可是,现在摆在老张们面前的现实是,这些传承着过去传统文化记忆的兔儿爷,正在淡出紧张忙碌的生活,也远离了孩子们的视线。

来店里光顾的有不少是追寻儿时记忆的老人,或者对它们好奇的外国人。老张回忆,有一位归国华侨,专程来到店里买兔儿爷。他猜测老华侨应该是为了追寻儿时的回忆,老华侨说自己离开北京已有70年,北京的一切都变了,没想到这个小玩意儿还存在,作为一种“念想儿”,老华侨特别高兴。还有一位是做了北京女婿的波兰人,听说兔儿爷能让家中人丁兴旺,他特地前来选购。每次来他都会带着孩子们一起挑选兔儿爷,之后这位波兰人便和老张成为朋友,还邀请他去家里喝茶。前几天,还有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来店里买兔儿爷,她原先和老张是邻居,后来搬到了昌平,老太太说看到兔儿爷就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事儿。

面对兔儿爷的现状,老张也有自己的想法:“有历史的东西,没有做成产业线,这是为什么呢?北京现在只有十几位手艺人,兔儿爷做起来不难,但做的人少。再一个就是销售量小,我们很希望有美术知识的学生加入创作,在色彩搭配、造型上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喜爱,让几百年的兔儿爷焕发新的生命力。”

其实,兔儿爷的造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张也曾见过坐在飞机、火车上的兔儿爷,对于这种创意,他非常肯定。“这并不矛盾,在不同的时代,大家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兔儿爷、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我非常欢迎这一点。我作为非遗传承人,也必须清楚地看到,我做的兔爷必须严格秉承传统的。”如今老张只要一有时间,就去学校给学生们讲如何制作兔儿爷以及兔儿爷的故事。他还成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大兴实验学校的课外老师,让孩子们从小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责任编辑:范天德(QN0045)作者:李环宇 景一鸣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