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首都这五年发展新说:便民织补织民愿 减负新政减抱怨
2019-02-25 02:28 北京青年报

来源标题:便民织补织民愿 减负新政减抱怨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五周年特别报道之新心相印

城市规划建设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用人民群众满意度来衡量。要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北京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等问题为突破口,提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略,要健全制度、完善政策,不断提高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习近平

1月22日早上6点,住在八里庄西里617号楼11层的齐学仁就起床了,他站在阳台上一边伸伸胳膊扭扭腰,一边透过窗户望着楼下的空地。

“来了来了,菜车来了!”看到一辆银白色的小型厢货停在了楼下,齐学仁扭头对正在收拾屋子的老伴儿说。然后,老齐戴上他那个标志性的马术帽,围上红围巾,和老伴儿提着买菜的小推车就下楼了。

老齐等的这个“移动菜车”,每周二、四、六早上会准时从新发地驶出,来到八里庄西里社区楼下的小广场上,一路直达保证了菜既新鲜也便宜。停好车后,三个年轻人把蔬菜一筐筐搬下来,摆好桌子、放好电子秤,这时候居民就已经围过来不少了,其中大部分都是像老齐这样的老年人。

“齐大爷来了,今天吃点啥?”卖菜的小伙子一边称菜,一边跟齐大爷两口子打招呼:“今天有元宵,10块钱一斤,来点不?”“都什么馅儿啊?”“五仁、黑芝麻、还有巧克力的”……

摆在地上的菜筐里,茄子、西红柿、大白菜一应俱全,“不光是现买,还可以‘预定’,比如家里周末要来客人,想吃虾啊、牛肉啊,提前跟他们说,下次来的时候就给带来了,特别方便。”说起这个“移动菜车”,老齐赞不绝口,“要是买得多,老人提不动,工作人员还会帮着拎上去。”

这个“移动菜车”是八里庄西里社区与新发地联系的“直达菜车”。由于社区老人多,为了方便老人买菜,八里庄西里社区居委会经过多次沟通协调,每周二、四、六,“移动菜车”会带着新发地的新鲜蔬菜直接开到小区楼下。2017年之前,齐学仁和邻居们经常去一公里外的八里庄路上一个露天批发市场买菜,但由于批发市场设施陈旧、环境脏乱,在城市治理中已被疏解了。“移动菜车”的出现,及时满足了居民的买菜需求。如今已经一年多了,尤其对于腿脚不便的老人来说,提供了极大便利。

齐学仁告诉记者,不止是这个“移动菜车”,附近还有许多便民网点:八里庄路有个小超市,里面东西特别全,从家走10分钟就能到;再往北还有个“顺民易”,以前是个地下闲置空间,街道把它改造成了便利店,有现做的馒头大饼;小区旁边还有个小物美,饮料、冰激凌以及日常用品样样都有……

居民楼楼体两面墙中间还有一个三角形空地,沿墙放置了用于拉伸、扭腰等的18种健身器材,还有10个宣传栏,里面贴着居民打扫卫生的照片,这就组成了一个温馨的健身园。

“我们这块儿以前是棉纺织工厂,最早的时候是3层楼,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建了第二代6层高的,1987年我搬进了现在住的地方,已经是20多层了。”在小区的健身园,75岁的齐学仁回忆起这些年自己居住环境的变化。“那会儿盖楼的时候留下了很多建筑垃圾,没清理完,堆在这儿,慢慢地就杂草丛生了,有时候还有老鼠。”说起没治理前,老齐摆了摆手。齐学仁说,环境治理好了以后,居民自发成立了值班制,每天都有人在这儿值班打扫卫生,把环境维护好。

“新公司我是通过APP开办的……”

九一科技公司法务部门的张丽萍,工作三年,平时负责公司所有对接工商部门事项的报批和办理。但是今年以来,她一次都还没踏入工商局的大门。就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她也仅去工商局跑了三趟腿,一次是自己误以为要去那才能提交办理分公司的材料,另一次则是五天后她拿回了分公司的营业执照和印章,还有一次是去工商部门开了“无违规证明”。

这样一年仅用跑三次腿的经历,用张丽萍的话说,“在过去简直不可想象”。2016年,张丽萍毕业后就在公司负责法务工作,平时对接工商部门,像公司开办、企业变更等各种信息,都由她着手办理。张丽萍统计了一下,过去每周平均都要跑两次工商局,“每次去办理大厅都要排大队,感觉人特别多,前面还差着好多号,办理窗口离你好远……”

好多、好远,这就是张丽萍刚刚工作时的感受,办理各种事项需要的材料好多,距事情办成还好远。而经常因为材料有问题,来回折腾、反复跑是常事。张丽萍说,过去变更股东是公司事项里最麻烦的一件事。令她印象最深的是之前变更11个股东的经历,办理花了俩礼拜。

“因为要求股东最新的签名,和原来公司注册时留底的材料一模一样。我确实找了这11个股东签名,但大家真的签不出和自己过去一模一样的字迹了。最后只能让所有股东亲自去工商局面对面签名……”张丽萍苦笑说,就因为这11个股东的签名,她来回跑工商局,每一趟都是三小时的往返。

而这一“股东变更”事项,现在张丽萍不仅不用跑腿了,甚至连股东材料也都不用她去交了。她介绍说,“现在想变更股东,就用手机下载APP‘北京企业登记E窗通’,让股东自己举着手机,对着镜头自拍一张,上传照片一提交,再电子一签字就行了,他们后台自动就能识别。”

张丽萍提到的这款APP,可以说这两年完全改变了她的工作方式和企业“节奏”。因为在这个APP上面不仅可以变更股东,各种过去让她反复跑腿的变更事项,包括变更企业经营范围、企业名字、营业期限等等,都可以一键掌上办理。而企业开办的时间和速度,也让张丽萍感到难以置信。

去年11月,九一科技公司准备成立新的分公司——百圣亿信公司。11月16日,张丽萍和往常一样,先跑到西城区服务大厅准备提交材料,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告诉她,现在只需要在“北京企业登记E窗通”APP上申请“设立公司”,一点提交就行了,材料都不用自己填,可以直接拍照上传。

“我当时都有点不太相信,万一我不太会使怎么办。”张丽萍说,她一回到公司,就开始尝试这套电子化的操作流程,结果全程只花了两小时,不用自己手填一个字,张丽萍在公司的办公室内全程操作完成了他们新公司的开办。五天后,APP窗口提醒她,可以去领公司的营业执照和印章了。其中,营业执照还可以申请让工商局给寄回来,“尝试了一下,真是特别简单,连腿都不用跑了。”

说起自己为何“都有点不信”,张丽萍笑说,这和过去办一家公司的差别实在太大了,“我刚工作时,企业开办至少得跑三趟工商局。第一趟,先跑去工商局问所需的材料;第二趟是准备好材料后再去工商局递交;最后一趟就是去取营业执照。现在仅用APP就能全完成。”

大事

便民空间是这样织补的

2014年春节之后,以“动批”、“大红门”搬家为标志,北京搬迁商贸市场率先进入公众视野。产业、市场、教育与医疗、行政事业单位,这四大领域率先“开启”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之路。

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强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2017年2月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2017-2020年)的实施意见》发布。意见明确,疏解的同时还要提升,疏解后的腾退空间主要用于补充公共服务设施及便民生活服务设施。

2017年5月25日,《关于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补助商业便民服务设施项目的暂行规定》出台,北京每年都要安排2亿元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用于补助商业便民服务设施项目。

2017年年底前,1000个以上便民网点的建设和提升完成,其中蔬菜网点达到200个以上。

2018年,市商务局再指导各区共建设提升蔬菜零售等7类基本便民商业网点1529个,便民商业网点电子地图正式上线。

2015年11月9日,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对外“开业”。全市八成以上涉及企业和市民的审批事项,都在这里“一次性受理”。

2016年11月,74项“奇葩”基层证明统一取消。

2017年,取消调整行政审批1005项、清理150项中介服务、取消调整129项“奇葩证明”。网上政务服务大厅上线。

2018年3月18日,“9+N”营商政策出台,北京送出9项主要政策及N项配套措施“礼包”,让企业和老百姓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8月份,北京在全国营商环境试评价中综合排名一,推动我国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排名提升32位。

2018年11月19日,《北京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发布,安排22项主要任务,并细化成298项任务清单,以确保本市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提升。

2019年1月17日,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痛点、难点,再推北京营商环境改革“9+N”政策2.0版,从“简流程、优服务、降成本、强监管”四个方面,进一步解决营商环境痛点难点问题。省力、省时、省钱,成为新版政策最重要的原则。

结语

城市新面貌 回应心呼声

利用疏解后的场地织补便民空间,通过优化工作流程节约企业办事的时间,从空间到时间,化繁为简、整治提升……“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采访中不管是来自社区的齐学仁还是在企业工作的张丽萍,提到的最多一个感受就是“方便”。

企业办事儿怎么才能更方便?能“一窗办理”就不分两窗,能网上受理就不让企业再跑路,取消奇葩证明,为市民和企业“减负”。现在,网上预约办理已成常态,而现场排队的场景则停留在了照片里。这就是让群众少跑路,让信息多跑腿。

疏解整治后腾退出来的空间怎么用?便民用!于是,一公里的生活半径内布局起了菜店、便利店、健身园、街心公园。和75岁的齐学仁一样,越来越多的居民在家门口乐享着“一刻钟生活圈”。目前,仅仅朝阳一区,就已建起超过4万个便民商业网点,每千人平均拥有网点超过10个。

这些还未结束。2019年新年伊始,北京再推营商环境改革政策,重点突出省力、省时、省钱。而便民网点,今年还将再增1000个!及时了解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好身边的事”。新北京顺应了新愿景,而在首都新发展中,又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新机遇、新感受?下一回我们将请一位“老通州”讲述她自己的故事。

责任编辑:岳崎(QN0012)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