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纳言汇智凝心聚力
2019-07-26 09:28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各民主党派市委、市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在政党协商座谈会上的发言摘登

7月24日,本市召开政党协商座谈会,各民主党派市委、市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紧扣市委市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结合前期深入调研成果,围绕城市副中心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等主题建真言、献良策,提出了一系列理念新、建议实、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汇聚智慧力量。

民革北京市委建议:

打造六大环境 提升民营企业获得感

民营企业已成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议以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内涵,持续为企业松绑、为市场腾位,重点打造六大环境,提升民营企业的获得感。

一是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门槛,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领域,参与国企改制重组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对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减免,建立支持民营企业长效机制,减轻民营企业税费负担。

二是打造高效透明的服务环境。加强政企联系,营造良好政商关系。少打扰多服务,推进跨部门联合监管和“互联网+监管”,加大部门间数据共享,切实解决多头检查、标准不一、企业无所适从的问题。

三是打造诚实守信的政务环境。积极推进清欠工作,建立长效机制。研究建立政务诚信体系档案,将工作情况纳入政务诚信档案和政务诚信考核指标。

四是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加快优化营商环境立法进程,加强企业产权保护,严格规范涉及民营企业案件财产处置的法律程序,建立企业和企业家创新容错免责机制。

五是打造雪中送炭的金融环境。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从资金供给、放贷意愿、货币需求三个方面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用大数据加强企业信用建设。

六是打造重商护商的社会环境。积极弘扬亲商文化,让企业家有地位、有作为、有舞台。举办高端产业论坛和峰会,宣传民企社会责任,树立民企良好公众形象。

民盟北京市委建议:

构建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城市

作为国际交往中心,北京市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不仅要像一般城市一样提效能、易准入、降成本,还要像19世纪末的伦敦、20世纪初的纽约等国际中心城市一样,完善国际金融、知识产权交易、仲裁及司法裁决等配套功能,为服务“一带一路”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为国际服务贸易有序发展奠定基础。

建议构建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城市,将其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配套功能,纳入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专项规划。将国际仲裁服务业作为高端化、国际化生产性服务业,列入重点发展产业目录。将国际商事仲裁业纳入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探索国际著名商事仲裁机构落户北京的准入机制。针对国际仲裁人士、律师来京工作的出入境、激励等问题出台政策,适应国际人才需求。

做强知识产权法院,树立良好国际形象。加强涉外典型案件的宣传,讲好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中国故事”。加强国际交流,将知识产权法院作为本市重点外事参观交流单位,为一线人员办案和国际交流提供便利。加强一线专业审判力量。目前,知识产权法院法官工作强度高,且大多是程序和实体更为复杂的技术类案件,需要采取措施补充审判力量。

完善服务生态系统,打造知识产权应用高地。促进知识产权与金融中介服务深度融合,在升级“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基础上,在京探索建立权威的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将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业列入重点发展产业目录,打造新型支柱型服务产业。扩大专利、商标、版权代理等领域开放,引入更多的国际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落户北京,促进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和交易。

民建北京市委建议:

强化城市副中心主导功能

民建北京市委以城市副中心医疗资源配置为侧重点,对公共资源布局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要特别注意随着副中心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可能产生的虹吸效应,尽量避免因资源过度聚集而产生新的城市问题,确保副中心建设成为一个没有“城市病”的和谐宜居之城。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专注实现副中心主导功能,防止非副中心功能过度聚集。所有配套功能应围绕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三大主导功能规划设计,不能影响主导功能的完整性,副中心的医疗资源配置以满足副中心自身需要为宜。

二是发挥医疗资源优势,均衡配置全市各行政区医疗资源。本市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包括副中心在内的其他行政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建议进一步细化医疗资源配置方案,在满足副中心配套功能基础上,在远郊区也借此机会配置相应的医疗资源,解决当地优质医疗资源不足问题。

三是严格执行副中心控制性详规,避免优质资源聚集产生虹吸效应。加强规划落实过程监管,控制医院的数量和规模,推进医疗科技创新,提升医疗机构功能,促进部分专科医院向科研型院所转型,引导部分综合性医院向国际化高端医疗机构转型,以满足在副中心工作生活的海内外人才需求。

四是充分发挥副中心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医疗资源在周边地区延伸布局。站在京津冀城市群的角度配置医疗资源,发挥城市副中心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将部分医疗资源在周边地区合理配置,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民进北京市委建议:

探索核心区“共生居住”养老新模式

当前,核心区新建养老服务机构空间受限。腾退出的部分存量空间,如没有厨卫设施的平房、筒子楼、集体宿舍等直管公房和单位房,可以适时改造成养老设施,满足居民的养老服务需求。

建议在核心区更新改造中,利用腾退空间探索“共生居住”养老模式。“共生居住”指的是由老年人的私有居住单元和公共空间共同构成的小规模居住组团,可以为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一种更适合的居家养老生活形态,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身边”和“床边”覆盖率,能够有效降低医疗、护理服务的成本。

建议结合直管公房腾退工作开展房源调查,对于符合核心区控制性详规、适合作为“共生居住”的房源,依据不同街区老年人密度、健康状况、家庭情况和照护需求,确定更新改造标准和改造形式,明确更新改造选址。

探索多方式、多类型、多途径的房屋改造形式,对于腾退的平房院落,通过使用权置换的方式将老年人集中在部分院落,按照一定比例把腾退空间改造为半私密化的共同生活空间;对于闲置的筒子楼、集体宿舍,通过适老化改造将房间更新为老年人的家庭单元。

在管理权、金融模式、租金分担上进行机制创新,引入专业管理机构进行运营服务,将管理权交给经营主体。探索通过经营权质押申请银行贷款,用于改造“共生居住”养老设施和服务运营,降低政府财政负担。参照“公租房”模式管理,私人部分的租金由住户负担,公共部分的租金由个人和政府共同分担。

农工党北京市委建议: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伴随着人口出生率长期低位、人口结构持续老龄化,社会与家庭负担加重、社会保障支出压力加大、劳动力短缺、养老和健康服务供需矛盾等更加突出,这就要求我们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多元统筹、难点突破,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议如下:

一是坚持多元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基本养老服务内容和项目清单,确立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引导社会有序参与养老事业。全面梳理各部门相关养老政策,按照公平与可持续的原则,科学核定和平衡养老基金、医保基金、财政补偿、企业负担、个人支付等各方利益,实现政策统筹。实施积极老龄化,探索开发利用老年人口红利,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创造老有所为的就业环境。加强针对老年人特点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培育与老年人消费相关的产业。

二是坚持难点突破,带动服务体系完善。尽快补齐硬件短板,加快养老照料中心的完善布局和老年人身边的适老化改造。加快破解失能失智老人看护难题,建立全市统一的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制度,并配套生活活动能力评估标准和护理内容评定指标体系,尽快建立面向失能老人的社会基本保险“第六险”——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更新理念,探索与国际接轨的制度体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帮助政府在养老服务中“拾遗补缺”。引入安宁疗护,为疾病终末期患者提供疼痛及其他症状控制、舒适照护等服务,并对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

致公党北京市委建议:

更好帮助民营企业解困发展

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部署,致公党北京市委组建“营商环境”课题组,先后走访了46家民营企业,深入了解企业遇到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以构建亲清政企关系为切入点,提出以下建议:

积极反映需要国家层面解决的问题,如金融机构管理制度、银行存贷比、民营企业与大型央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等。

在市级层面,加强政企沟通,设立制度化渠道吸纳各种意见建议。政府部门应联合商业协会、行业协会在线上线下开展政策宣讲,用企业看得懂、听得明白的方式给政策“划重点”,答疑解惑。统筹市级财政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平台,整合现有各种支持政策,分类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实现“企业只提交一次申请,由各专业部门共同办理”,进一步体现公平普惠原则。建立多方参与的政策评估制度,发布营商环境白皮书,让企业和社会公众能及时准确地了解政策变化,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向准公共服务领域拓展。

在区级层面,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进一步完善“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机制。规范执法行为,落实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畅通渠道,更全面、更及时、更主动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

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及其他社会组织机构作用,积极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主动引导企业家与各级政府部门沟通交流,形成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的互动局面,建立“清上加亲”“亲中守清”的政企交往模式。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建议:

打造京津冀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带

大运河文化是城市副中心文化旅游发展的有力抓手。建议依托大运河通州段周边文化旅游重点功能区与重点镇,设立京津冀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带通州段,完善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形成副中心对京津冀区域文旅产业的辐射态势。

具体来说,就是以副中心文化旅游主导功能区——通州文化旅游区为起点的重点文化旅游片区(如台湖小镇等),形成串联京津冀地区各文化旅游片区的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带。使副中心及周边地区成为京津冀地区最大的文化旅游消费区,成为文化旅游科技产业融合、文旅产业创新及成果转化的全球文化旅游产业高地。

建议建立公路-轨道交通-水路一体化的交通网络。建立副中心站、施园站、亦庄站等交通枢纽站与台湖、张家湾更便捷的交通联系。增加亦庄站-台湖演艺小镇-文旅区-张家湾-大运河-潞城-西集-漷县的环线轨道交通。基于凉水河、台湖公园等水系打通水上观光路线,建立副中心线、大运河线、大运河水上线旅游巴士。

在台湖、文旅区、张家湾及中关村通州园西区等重点地区引入文化、科技、旅游融合类的高精尖国际知名企业。设置对外交往片区,引入文化旅游领域国际组织和机构。

促进京津冀旅游产业合作,鼓励和引导大运河沿线文创、科技产业园与旅游景区的跨领域合作与协同创新,利用副中心游客消费市场促进周边企业创新成果转化,形成文旅消费区与周边产业园区的前店后厂模式,促进高端文创产业集聚区形成。

台盟北京市委建议:

探索“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

基于居家养老服务力量薄弱问题,台盟北京市委建议重点发展社区互助养老,构建“时间银行”,将社区居民、退休人员培养成为养老服务志愿者,培育互助养老的庞大力量。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就是低龄、健康、有活力的老人或其他年龄段居民为高龄或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协助就医、日间照料、上门陪伴等服务,并将服务时长进行累计,以后可兑换同等时长的服务。换句话说,就是“我未老,我先为人;待我老,人再为我”。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整体设计,有序推进。出台相关政策并制定地方性法规,对“时间银行”的法律地位、储户权利义务、兑换机制等作出明确规定,为其良性运行提供法律支撑和制度保障。可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打造以政府为主导、由专门社会组织负责运营、试点行政区为总行、所辖社区为分支机构的“时间银行”。

二是互通资源,夯实基础。加强志愿资源跨区域互联互通,积极吸收社会组织、高校师生群体等更广泛的志愿资源,对志愿者技能、特长等资源进行细化分类,组建多样化服务队伍,构建“时间银行”资源大格局。

三是建立机制,优化管理。打造专责机制、目标机制、储蓄和兑换机制、评价激励监督机制、信用机制。搭建有效的信息平台,助力“时间银行”正常运行。

四是创新理念,宣传引导。加大对“时间银行”概念、理念的宣传引导,引导更多市民加入。

市工商联建议:

激发民间资本活力潜力创造力

市工商联围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一系列调研,结合调研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下一阶段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应放在精准发力补短板上,聚焦要素、政务、法治等领域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各个击破。建议加强对民营企业人才发展的引导和规划,规范民营企业人才职称评定、档案管理和职业资格鉴定,增强民营企业人才吸引力。进一步畅通各部门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渠道,不断强化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建立完善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社会化服务体系长效合作、民营企业产权矛盾纠纷多元调解、守法诚信褒奖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四大机制,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的重点应放在已推出项目的落实上。建议以本市今年向民间资本推出的65个项目为切入口,统筹推进落实“服务包”“政策包”“减负包”“项目包”四大“礼包”,密切追踪落实效果,做好后续保障服务,切实增强民营企业获得感。同时,进一步破除市场壁垒,营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充分激发民间资本活力、潜力和创造力。

今后,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应以服务民营企业百强为抓手,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创新生态系统。对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和高精尖产业导向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加大政策、资金、税收扶持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健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攻关、技术交易、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创新链。通过完善金融产品设计和特色融资产品开发,创新民营科技型企业抵押担保形式,推动民营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

无党派人士代表建议:

切实发挥副中心承载和辐射带动作用

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北京进入减量发展、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就需要北京真正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落实好“三个先行”,发挥城市副中心承载和辐射带动作用,在更大范围谋划首都发展。

建议加大基础设施互联,促进要素高效便捷流通。加快建设以副中心为核心、辐射周边地区的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路交通为脉络的高密度立体化通勤网络,解决断头路、限高路、低质量路问题。利用人脸识别、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共建检查站,深化交界地区警务合作,提升通勤效率。充分利用副中心资源,推动文化、教育、卫生等资源向周边地区倾斜。

构建“副中心+微中心”产业格局,打造首都城市群的东部核心区。既要在北京行政区域内整体考虑,还要同周边地区一并考虑,形成一个多点支撑、协同互动的“副中心+微中心”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产业合理布局、错位发展,优势互补,避免恶性竞争。通过承接高精尖产业,提升经济体量,增加竞争性岗位,引进对周边地区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大项目。

建设一体化生态功能区,实现共治共管。构建全域湿地生态系统,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全面融入绿色节能、智慧城市理念。加强生态环保的联合顶层设计,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落实跨省际治理、全域治理、系统保护,加强生态联合执法,统一京冀两地污染排放、生产管理标准。

责任编辑:陈丽艳(QX0006)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