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今年北京市垃圾分类宣传教育进课堂进社区
2020-01-13 07:26 北京日报

原标题:垃圾分类如何“入于心见于行”

今年垃圾分类宣传教育进课堂进社区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将进课堂、进社区、进农村,促进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同时,今年还要加快推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投运房山循环经济产业园焚烧厂。深化建筑垃圾规范管理,持续打击违规运输消纳行为,有效提升建筑垃圾再利用水平。

截至目前,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率达到60%。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在全市90%的街乡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

如何引导市民积极参与,让垃圾分类“入于心见于行”?这两天,“垃圾分类”是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大家各抒己见,纷纷提出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代表这么说

杜娟代表:垃圾分类宣传个性化才更有针对性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要进课堂、进社区。但现在,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手段似乎还不够丰富多样。市人大代表、东城区政协副主席杜娟表示,一些小区会选择某一天,在楼下的空场拉起横幅,现场宣讲垃圾分类知识,发放宣传材料,顺带再发点垃圾袋等小礼品。“不过,这样的宣传其实有一定的局限性,来来回回参加活动的,老是小区中的一些老年人和积极分子,年轻人并不多。”

显然,垃圾分类宣传要更有针对性才行。杜娟提出,针对上班族,可以利用晚上的时间进行入户宣传,除了发放宣传手册外,还可以同时赠送分类垃圾桶、垃圾袋等小礼品,使得垃圾分类从过去大面积的粗放式宣传渐渐向个性化宣传转变。对于孩子而言,垃圾分类宣传可以采取“小手拉大手”的方式,让垃圾分类进校园、进课堂;对于成年人来说,垃圾分类则可以和各种活动相结合,比如党员回社区报到、周末大扫除这些活动开始之前,都可以先进行垃圾分类宣讲。

截至目前,东城区已经实现了垃圾分类全覆盖。全覆盖之后有何效果?数据显示,与去年相比,东城的生活垃圾减量了16%。杜娟表示,东城正在建设大件废弃物预处理体系。过去一辆大货车,装5个床垫就满了。但有了大件废弃物处理设施,一个床垫拆分成弹簧、海绵填料和布艺等不同的部分后,全部可以分类投入处理设施,粉碎成能分门别类装进编织袋的小碎块。有了这种“神器”,一辆大货车,现在能拉走10个分类粉碎后的床垫,效率提高了一倍。“像这样的大件废弃物处理站,整个东城现在正在建设,预计将一共建起3处。”大件废弃物处理站是垃圾分类和减量的好帮手,值得在更多地区推广铺开。

按照修改后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个人不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且屡教不改,将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不过,自愿参加生活垃圾分类等社区服务活动的,则可以不予行政处罚。对于到底参加哪类社区服务活动可以免于受罚,杜娟提出,不守规定,建议去当一天垃圾分类指导员,“让不守规矩的人去体验一天垃圾分类指导员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既是教育,也是一种培训,这是一种最好的学习。”

段淑珍代表:加强过程管理防止“走过场”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后,市人大代表、海淀区建筑行业协会原会长段淑珍就开始高度关注垃圾分类问题,她也经常走进社区和单位,专门调研生活垃圾分类。这次上会,段淑珍代表带来了关于全面依法实施垃圾管理,提升北京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建议。

段淑珍认为,政府可以以垃圾分类为契机,提升北京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和管理水平。她建议,政府应创新管理机制和方法,加强监管,强化考核,奖罚分明。“我来自海淀,建议充分利用海淀区的科技优势,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采用先进的监控管理方法和手段,加强过程管理、质量监控,严防‘走过场’。”

在调研中,段淑珍发现海淀区部分社区引入智能垃圾分类箱、创新积分兑换等方式可以推广。如海淀区清华园街道的荷清苑社区就引进了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平台“益起分”,并已与清华园街道部分商超、便利店开展合作,“报纸1公斤16分、易拉罐1个1分……在精准投放的同时,可回收物通过智能秤称重后可直接计算出可兑换的积分在超市消费,受到居民的欢迎。”

卫爱民代表:终端带动前端做好垃圾分类

市人大代表卫爱民认为,垃圾分类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垃圾终端处理的问题,没有垃圾终端分类处理,就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分类。过去,我们在收了玻璃、陶瓷、大件物品后,还有一些数量少但危害大的垃圾,我们的终端设施设备难以有效满足垃圾分类处理的要求。所以从这一点出发,卫爱民代表提出,垃圾分类的终端决定了前端,解决好终端设备的处理能力对完善整个垃圾分类处理体系至关重要。要正确认识现有终端处理设施设备和垃圾分类之间的关系,对没有经济价值、没有人收购的、数量不大但危害巨大的垃圾,加强其终端处理设施设备的建设,应当建立对电池、玻璃、塑料、废机油等特殊种类的梳理,以种类为目标尽快建设垃圾处理终端设施设备。

另外,针对垃圾收运的中间环节,卫爱民代表提出,应当变垃圾周转为直接收运的管理办法,例如,周一收集玻璃,周二收集塑料制品,周三、周四收集其它垃圾,每周7天时间解决不同垃圾分类收运的中间环节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调动大家分类收集的积极性,卫爱民用一句老话概括就是“现兑现”,通过实物奖励鼓励市民进行分类,例如每周固定时间收运塑料制品,那么市民提交固定量的垃圾就能获得相应的奖品,提升市民的积极性。

针对垃圾生产的源头,卫爱民代表建议,全市各行政部门应制定本部门管辖范围内的垃圾减量规范,由市政府进行统筹安排,进而形成北京市级的垃圾减量规范。比如市商务委要制定北京市商品包装技术规范,从源头上解决过度包装的问题。对于大件物品的包装,还要规定企业责任,谁造成垃圾谁进行处理、谁进行回收,必要时要征收垃圾回收的处理费用,倒逼企业落实垃圾减量。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作者:张楠 叶晓彦 孙云柯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