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北京市区委书记区长“领读”报告数据
2020-01-16 03:56 北京青年报

来源标题:区委书记区长“领读”报告数据

“今年的报告,数特别多特别实。我数了一下,跟具体工作有关的数是256个,其中总结2019年工作的有195个数,部署2020年的工作是61个。我总的感觉是这次报告确实是在用数据说话……”这是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王少峰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最大的感受。在其他分组审议会上也常常听到类似的感受。

一个数字,往往浓缩着顶层设计的精准考量;一个数字,也许蕴含着新的一年里缜密的制度安排。连日来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小组审议的间隙采访了部分区委书记和区长,请他们对准我们的镜头,为您掰开揉碎讲出报告里一个个数字背后的精彩。

领读数据一 45%

开发强度降下来 战略留白提上去

今年将调整用地结构,拓展生态空间,平原地区开发强度下降到45%以内。——政府工作报告

市人大代表、朝阳区委书记王灏

用优质业态 把开发强度“拉”下来

王灏介绍,朝阳区降低开发强度主要靠发展高精尖产业,“开发强度,就是这个区域内多大的地方被开发了,以前说集聚资源求增长,就是靠空间增长和开发强度来发展,比较粗放,一个所谓的‘工业大院’,占地面积很大,可能实际产出并不高”。

王灏用粗放型的工业大院和高效能的楼宇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对比,他说,总规和分规都提出要降低开发强度,减量发展,朝阳区降低开发强度,主要靠引进培育优质的业态企业,“比如一个楼宇,年产出就是50多个亿,比原来的大院的产出效能高很多,这样的‘高效能’楼宇多了,就不用占地搞工业大院的开发了,开发强度就下来了”。

王灏介绍,按照《朝阳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2018年、2019年、2020年三年时间,朝阳区要实现减量33平方公里,“差不多相当于一个老东城或者老西城的面积,按照规划,到2035年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净减量约71平方公里,这一减量任务应该是可以完成的”。

市人大代表、丰台区副区长刘永宗

妙笔生花看丰台 守住“宝地”战略留白

近期出台的丰台区城市总规明确,丰台2016年城乡建筑用地规模控制为192平方公里,到2035年全区的城乡建筑用地规模控制在173平方公里以内。而根据北京市总规,到2035年,北京地区的建设用地要净减161平方公里。丰台区的建设用地减量占全市11%以上。

“为了防止开发强度过大,区里实施经营性建设用地供应与减量挂钩,用先供先摊的方式供地。”市人大代表、丰台区副区长刘永宗表示,通过合理确定经营性建设用地供应规模和结构,鼓励有限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减少新开发、过度开发用地。

通过开发强度的减量,丰台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合理的布局功能、更高效的土地利用效率,比如丰台在南中轴地区划定了5.3平方公里的战略留白地区。

“妙笔生花看丰台。‘守住宝地’,在战略留白的地区严控大规模改建、扩建和新建,增加百姓休闲公园、口袋公园、小微绿地等市民‘家门口’公园建设。”刘永宗说。

市人大代表、大兴区区长王有国

有序减少城乡建设用地

为保重大项目进行“战略留白”

“大兴区2016年现状平原地区开发强度较低,约37.16%,低于全市现状平原区46%的均值。根据大兴分区规划,到2035年,大兴区规划平原地区开发强度约40.55%,低于2035年全市平均水平44%。”据市人大代表、大兴区区长王有国介绍,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为2016年至2035年,大兴分区规划严格落实北京总规要求,将有序减少城乡建设用地,平原地区开发强度主要增量来自于对外交通设施廊道(京雄商高铁、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交通廊道等)及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关于大兴区战略留白划定情况,王有国介绍为服务保障首都“四个中心”建设,承担重大活动、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预留条件,划定约18.67平方公里战略留白用地,主要分布在南中轴及其延长线的周边区域、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北京部分)和亦庄新城(大兴部分)南部镇级产业区。

领读数据二 82

北京独角兽企业 数量居全国第一

全市拥有独角兽企业82家,居全国首位。——政府工作报告

市人大代表、朝阳区委书记王灏

对独角兽企业精准识别 把政府服务包精准投递

成立10年以内、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未上市企业,被称为“独角兽”企业。王灏介绍,朝阳区的独角兽有30多家,在全市排第二,仅次于海淀,朝阳区的产业范围很全,这些独角兽的覆盖领域也很广,金融、科技、商务、文化,都有分布。朝阳区已经按照产业细分领域出台了40多个产业支持政策,对各领域都有精准覆盖,从政策层面来讲,已经覆盖到了独角兽企业涉及的领域,对于独角兽企业的培育和扶持,主要靠政府出台政策更精准,在垂直细分领域直接落地。

对于培育独角兽企业的发展,王灏认为,要提高两个精准性,先是对独角兽企业的精准识别,在此基础上,把政府的服务包精准投递。“比如说扶持自动驾驶、物联网的发展,但只出大的政策不够,要有细化的,比如自动驾驶,要在交通领域出台细化的,再往下的政策,要支撑住才行,不能说支持企业发展,实际上落不了地”。

王灏介绍,接下来的重点就要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助力产业形成集聚效应,形成市场生态。

市人大代表、海淀区委书记于军

对独角兽企业需求采取“接诉即办”的服务

市人大代表、海淀区委书记于军介绍,截至2019年底,北京共有82家独角兽企业,其中海淀就有40家,估值占全市的60%。海淀区独角兽企业分布在人工智能、软件与服务、媒体娱乐、教育科技等领域,超过一半以上的企业专注于前沿科技领域创新。人工智能是海淀独角兽企业最集中的领域,包括商汤科技、旷视科技、寒武纪、地平线、第四范式等企业。独角兽企业作为新经济发展的代表,创新能力突出,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支撑独角兽企业爆发式增长。

于军表示,为加强企业服务,2019年海淀区梳理包括独角兽企业在内的企业清单,建立专员负责制和分级分类响应机制,落实重点企业服务包承诺事项,做好企业服务需求“接诉即办”工作。

此外,海淀区去年底建立全国第一家独角兽企业党建联盟——中关村科学城独角兽企业党建联盟,以加强政府和企业、企业和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让党建引领推动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市人大代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王少峰

聚焦先进制造业 亦庄生物医药诞生“独角兽”

“三城一区的发展各有自己的产业功能定位。经开区主要的产业功能定位,就是先进制造业,具体细分为四大主导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智能装备与机器人。”市人大代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王少峰介绍说,经开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在四大细分产业领域也各有“经开”定位的特色发展方向。

除了头部企业之外,在技术研发全链条生产中,经开区在自己四大主导产业领域也诞生了各自的独角兽企业,互联网领域的京东数科公司、生物医药领域的神州细胞工程、电子服务领域的酒仙网等企业,入选了2019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企业名单。

下一步,如何支持这些高精尖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符合经开区主导的四大产业,我们都全力支持,在人才、资金、设备、市场多个方面提供支持。像可以给我们的企业5G运用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模式的企业我们都欢迎。

领读数据三 80

今年老旧小区改造采用自下而上申请

坚持清单式、自下而上申报制模式,加大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提升力度,实现新开工80个项目。——计划报告

西城区区长孙硕

居民协商一致 改造老旧小区

2018-2020年,西城区老旧小区上报并完成市级审批改造任务项目26个,小区计划改造任务数位列全市第一,并完成22部加装电梯材料审批审核和推动工作,投入使用12部。全区第一个以“居民自筹、政府补贴”模式实施的和平门小区加装电梯,也已投入使用。

“西城一共有1094个老旧小区,绝大多数产权问题复杂,涉及有央产、央管、市管等等,由于这些老旧小区所有权限制,所以在老旧小区的改造过程中,不仅要协调产权方,还要征得居民同意,这给工作推进带来了很大困难。”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列席本届市人代会的西城区区长孙硕表示。

在对老旧小区的改造过程中,西城区采取了“自下而上”的申报模式,以进一步加大老旧小区整治力度。何为“自下而上”的申报模式?孙硕举例说,“就好比老旧小区的老楼加装电梯,只要一个楼里一个单元协商达成一致,居民就可以申报,政府就投入来安装”,但即使如此,西城去年也才装了12部电梯,“原因就是大家总是难以协商一致,这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孙硕坦言,今年西城区仍将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推进,并探索建立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长效机制,将小区业委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纳入社区治理范畴,“我们还会在很多方面做工作,包括改造过程中的产权关系、居民自治、物业如何有序跟进的问题,政府怎么投入、后续的物业配套怎么做等等。对于老旧小区的改造,并不是一次性‘吃免费的午餐’,如果没有后续的物业管理跟进,那是不可持续的”。

今年,西城老旧小区的改造计划是不低于4个。“我心目中的目标远远大于这个数量,但是达成这件事最重要的前提是让老百姓协商一致,否则我们按自己的目标来做,以行政手段推进,逻辑就变了,又变成自上而下了,这肯定是不对的。至于小区改到什么程度、改多少、怎么个物业水平,大家都可以商量着办。”孙硕说。

市人大代表、朝阳区委书记王灏

引入社会资本 因地制宜探索不同模式

王灏介绍,朝阳区工业化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建设了很多职工住房,按现在的标准衡量,当时的抗震级别等标准都不够高,这样的老旧小区很多,上世纪90年代以前建成的小区1100多个,对应的房子有5000多栋,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很重。

在老旧小区改造上,王灏介绍,要根据实际情况探索不同的改造模式。朝阳区探索的劲松模式,是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升级改造,提高便民服务的精准性,改善原有的粗放管理模式。但这只是一种模式,是针对小区外围环境的局部性改造,“有的小区要彻底重新推翻改造,资本投入量更大,周围还没有空间,就不能简单套用这种模式,规划、政策运用、怎么和市场力量相结合,这些都需要探索”。

市人大代表、石景山区委书记常卫

老旧小区改造 推出“共同缔造”机制

市人大代表、石景山区委书记常卫告诉北青报记者,石景山区有各类老旧居住小区106个,涉及1340栋楼,建筑面积约725.3万平方米,约占全区住宅数量的一半,老旧小区的综合改造和有机更新问题是今年和以后的重点民生项目。

石景山区在老旧小区改造和更新方面探索出新路子:以与首开集团签订老旧小区有机更新和物业服务管理战略合作协议为契机,专门制定了《关于聚焦老旧小区有机更新和综合整治推动主题教育见实效的工作方案》,推行政企协作、建管一体的“共同缔造”模式。

今年,石景山要将在东里北社区的探索模式推广开来。在统筹实施十万平等7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的基础上,按照程序启动两批以“六治七补三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针对群众反映最迫切、隐患最突出、问题最集中的老旧小区制定储备台账,分步推进“滚动式”改造,全年预计推进15-2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陆续实施。

本版文/本报记者  林艳  李泽伟  蒲长廷  王斌  刘婧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