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2025年,北京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将提高至76.5%
2021-01-25 09:03 北京日报

“今年要开通7条轨道新线,大家出行肯定越来越方便了”“要通过合理布局公交场站,让公交车减少空跑,提高效率”“如果郊区的地铁站停车方便,进城就更愿意坐地铁了”……小组会上,市人大代表们纷纷为绿色出行建言,对于“到2025年,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提高至76.5%”的目标,大家信心满满。

昨天,在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朝阳团小组会休息时间,李玎代表(右)和张立玲代表围绕智慧交通话题继续讨论。 记者 邓伟摄

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升至56%

未来5年,北京更加强调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优化的引导;要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地铁“四网融合”。市人大代表、交控科技董事长郜春海为“四网融合”点赞。他说,融合将更方便乘客,比如安检互认可以避免乘客反复安检。未来还可以借鉴“空铁联运”模式,飞机票直接包含高铁、地铁票。

北京“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也提出站城融合、轨道“微中心”的概念。市人大代表,京投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丁树奎说,北京地铁老线车站进行改造提升,伴随着“微中心”建设,可以增加车站出入口、换乘通道,加强与周边建筑的连接,增加更多功能,方便乘客。郜春海说:“其实是把更多城市功能都集合在轨道车站上方或周边,这样城市运转会更加高效。”

到2025年,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预计达到1600公里,其中有600公里是市郊铁路。近两年,北京利用既有铁路线先后改造开通怀密线等市郊铁路,但部分线路“叫好不叫座”,客流量并不高,这一问题如何破解?丁树奎说,市郊铁路和区域快轨的建设要加强通勤化,按时按点开,发车频次也要保持一定的密度,同时列车速度要快,能够用更短时间把乘客送到城里。也要从规划、技术标准上重视“跨线运营”“互联互通”,否则后期再改造难度就非常大。

丁树奎说,目前,北京已经建成首条区域快轨——大兴机场线,列车最高时速达到160公里,未来这条线考虑连通雄安新区。第二条区域快轨平谷线今年也将全面建设。

随着轨道交通越来越便捷,预计到2025年,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将提升至56%。

交通增“智”提高绿色出行吸引力

2021年,北京要重点发展智慧交通。对此,市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李玎认为,智慧交通是个范围很广的概念,通常的理解是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等技术手段的运用,实现出行更舒适、更便捷的目标。“比如现在一些软件可以提供路面公交实时信息,下一步,能不能加强轨道交通与公交,包括共享单车的数据融合,让这些交通信息有序衔接、全面呈现。”

李玎提到,这项工作需要交通部门和企业等共同发力。“北京要打造‘时空一张图’数字底座,提供统一的地理空间数据共享服务。这些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为智能交通提供更精准、更稳定的支撑和服务。”

市人大代表、北京交通大学校长王稼琼期待,通过一些智能技术的运用,让市民拥有绿色又舒适的出行体验。“比如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可以有多种出行选择,以后可以提供更个性化的查询,按照出行者需求定制出行线路和方式等。”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