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摄影/本报记者 杨益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北京市大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看到,“十四五”期间,大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建设的最强音就体现在“创新”。大兴区的创新首先表现在打造南部“先进智造”主阵地上。而这个“先进智造”的主阵地,将由医药健康等为核心的七大产业进行支撑。
大兴区打造南部
“先进智造”主阵地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近日印发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中,已经明确了对大兴区的定位:聚焦高端制造和医药健康领域,依托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和综合保税区政策叠加优势,建设国际生命健康产业园,打造南部“先进智造”主阵地。
对于如何打造南部“先进智造”主阵地,《规划纲要》描绘了蓝图:大兴区的产业化创新将成为大兴区先进智造的主特征,将立足科技创新引领区的功能定位,坚持产业强区,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稳定供应链,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三链联动,打造首都南部发展新高地。
七大产业支撑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规划纲要》中明确,打造首都南部发展新高地,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而这一体系将由七大产业支撑。具体为:医药健康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智能装备产业、科技服务产业、航空服务产业、金融服务产业、商务服务产业等现代产业体系。
对于被大兴区视为核心产业的医药健康产业,《规划纲要》中强调要做优做专,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药谷。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创新药物、现代中药、高端医疗器械、健康服务等产业。加强干细胞治疗、肿瘤、骨科与健康产业融合,引入健检、基因测序和细胞治疗等前沿医疗服务中心,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医药健康产业集群。《规划纲要》中特别提出,加快生物医药基地扩区实施,完成起步区开发建设,建成创新中心、医疗器械园二期等产业空间,促进科兴中维新建项目、沃森生物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见效,构建产学研服生态闭环,培育千亿元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药谷。
大兴区还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归为潜导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促进信创、数字创意与设计、新一代视听、第三代半导体等产业专业化发展,加快聚集行业龙头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智能装备产业,将重点发展与氢能、机器人、航空科技相关联配套的智能装备研发制造产业。其中,智能机器人重点发展医疗手术机器人、网络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机器人。氢能产业,将依托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布局氢能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功能,建成全球最大加氢示范站、氢能展厅、氢能科技园,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打造全球氢能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新高地。
《规划纲要》中还特意提到了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建设智能制造中试熟化平台,构建研发——中试——产业化的转化链条,打造首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承载地等。“所谓中试,就是中型试验,在规模化生产之前的一个过程。现在大兴生物医药基地里就有着首医大中试熟化平台。项目如果能上市,平台就可以寻找合作伙伴、承接企业了。”大兴生物医药基地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大兴区还将在林下产业方面探索“以林谋业”的新模式,开展林粮、林菜、林菌、林药、林花等林下种植,实现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