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京津冀观察|深化教育协同蓄力“未来之城”

2022-08-13 05:45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深化教育协同蓄力“未来之城”

日前,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建设项目指挥部揭牌成立,标志着新校区选址工作正式完成。与此同时,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林业大学落户雄安的脚步也在加快,新校区选址规划建设等工作,都在紧锣密鼓进行。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雄安新区的历史使命。其中,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布局,是夯基垒台的重要一步。作为国内高等学府的重要聚集地,首都北京拿出优质资源,深化教育协同,既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走向雄安,又进一步拓展了高校的办学空间和视野格局。如今,北京基础教育“三校”已完成“交钥匙”,四所部属高校的入驻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优质资源的持续注入,必将给“未来之城”发展蓄能加力。

人才是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是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统观世界城市发展史,以纽约、伦敦、东京为代表的发达城市群,无一不是一流高校聚集之地,也都依托属地高校为城市输入人才资源。就雄安新区来说,既是京津冀城市群中的重要支点,也是起笔于一张“白纸”的勾勒作画,更需要强有力、持续性的人才支撑。目前,随着各大央企相继落地,“人随业走”正为雄安带来丰厚的建设力量,而重点高校的接续扎根,会形成持久的“沉淀效应”。

更要看到,“京校外迁”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相比于新校区建设的如火如荼,优秀的师资队伍、先进的教学理念、特色的办学定位,才是教育协同的重中之重。优化后续教学服务,学科对接当地产业需求,才能让一所高校成功的教育经验,在另一座城市生根发芽。在这方面,北京交通大学表示,未来雄安校区将以新兴交叉学科为主体,做到优势特色学科、支撑学科、基础学科以及哲学与社会科学学科协同发展。紧盯前沿、差异发展,这样的学科布局探索,值得期待。

千年大计,必作于细。深化协同、找准定位,才能为城市引入优质教育,让教育更好服务城市。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作者:高源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京ICP证000032号 诚信网站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传漾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