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减税降费再出硬核行动。据统计,2019年北京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859亿元,预计今年减税降费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减税降费,北京以首善情怀“放水养鱼”,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增加市民群众实惠,撬动高质量发展。2019年,北京全年新增减税降费1859亿元,在GDP总量占全国3.3%左右的情况下,减税降费规模约占到了全国的9%,力度在各省份中居首。减税降费的收益,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营商环境的优化。据世界银行评估,2019年,北京市营商环境总排名从46位大幅提高至31位,其中纳税指标排名提升9位。
减税降费,不仅企业得到了真金白银的扶持,老百姓也获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北京市2019年新增减税降费中,个人所得税减免约764.2亿元,减税规模居首位。
2020年,减税降费,北京力度更大。不仅如此,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更严格,而对企业的帮扶则更贴心。
面对疫情带来的严重影响,国家分7批出台28项税费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渡过难关。在严格落实国家政策基础上,北京又加码出台了“北京16条”“新9条”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此外,还对小微企业停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费、污水处理费收入(非居民)、占道费等。仅社保费一项,据统计,今年2月至9月,北京为企业减免社保费约1109亿元,预计全年减免社保费将达到约1422亿元。减税降费,北京下了血本,最大程度为企业减负。
在减税降费的同时,政府资金的投放,也成为撬动企业经营的有力杠杆。采购方面,2020年,北京市提高了疫情期间中小微企业政府采购份额,1-3季度,全市政府采购合同中授予小微企业金额占比达80.99%。发挥政府债券“稳经济”作用方面,1-3季度,财政部下达北京市的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340.1亿元已全部发行完毕,并全部拨付到项目上。助力消费市场恢复方面,发放北京电子消费券,推动重启北京消费季活动,为惠民文化演出提供票价补贴、为232家影院提供疫情专项补贴,积极向财政部争取免税店政策,推动王府井集团获批免税品经营资质等。疫情防控方面,设立了疫情防控专项资金池,调整优化部门预算30亿元在资金池中,用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这一系列举措,既表明了决心,也彰显了艺术,传递了信心。
为了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北京市上上下下真是蛮拼的。在这背后,今年,“政府过紧日子”更加令人动容。有高效的操作,如今年以来,对于净结余资金、采购结余资金,要求各单位在一个月内交回财政部门。有连续的动作,如持续压减非必要支出,今年一年两次压减支出,压减下来的钱统筹用于“六稳”“六保”支出。有严格的成本控制,如调整优化了预算管理方式,强化预算安排与执行挂钩,对于连续三年11月底部门预算累计支出进度低于时间进度的部门,原则上同比例核减部门项目预算总规模;单个项目年度结余资金超过原项目预算(含追加经费)50%的,原则上次年不再安排该项目预算。有对购置新增资产“划红线”,原则上两年内不再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办公设备配置标准。“政府过紧日子”,态度坚决,肯下苦功,富有毅力。
减税降费,北京作为首都,拿出了首善的方案,作出了表率。实践证明,减税降费,既是一种风范,也是一种远见卓识。从北京这些年的探索来看,虽然短期内给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带来了压力,但长期看,减税降费促进了北京市经济发展,为财政收入提供了长久支撑,这点已经开始逐渐体现。减税降费,大气魄、大情怀、大智慧,换来大作为、大发展、大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