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展示> 正文

情满黄鹤楼之约(投稿: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韩冬野)

202011/1014:20

“妈妈,黄鹤楼是谁?它在哪?”

“它啊,它就在妈妈此刻奋战的城市啊,距离妈妈支援的医院才10公里远,但妈妈也还没有去看过它。”

这段对话记录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支援武汉护士刘淑珍在给女儿的信中。4岁的女儿刚学会《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这是我和孩子分开最久的一次。”刘淑珍说。3月31日,在武汉支援的两个月零4天,刘淑珍返回北京。

支援是换一种方式守护你

刘淑珍,是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对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西院(以下简称“武汉协和医院西院”)这所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而言,她是宝贵的外援护理资源。

大年初一刘淑珍还在重症监护室上班,初二接到支援需求,没想到不到24小时,出发的通知就来了。刘淑珍很庆幸春节前就把女儿送回了老家,但对于这次又一次缺席过年团聚,她有些愧疚。临行前,老公变得沉默了,“我能体会到他对我深深的担忧。”刘淑珍说,但支援于她而言是一项不能推脱的责任,“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名党员,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就应该挺身而出。”

支援的事,刘淑珍没敢和孩子说。没想到在一次视频中,孩子突然问她:“妈妈,你那的病毒还多吗?”这一刻,刘淑珍忽然觉得孩子比她想象中的要勇敢、要坚强。而在这段母女分别的日子里,刘淑珍也明显感觉到了孩子的成长,自己起床穿衣服、帮外婆做家务等等都是孩子在视频中向她讨夸奖的做法。

“支援,也是换一种方式守护孩子和家人。努力让更多人享受一家团圆,孩子长大了,一定会为我感到自豪。”刘淑珍说,她和孩子约定好了,下次再来武汉一定带上她,一起去看黄鹤楼。在这封给孩子的家书结尾,刘淑珍动情地写下:“宝贝,夜已经深了,之后会是一个很灿烂的黎明。就像对于你的未来,妈妈有太多太多的期许,妈妈希望自己成为了你心中勇敢而有担当的榜样,愿你长大成为勇敢而有担当的人!”

护士长先吃“螃蟹”

1月30日,北京市属医院医疗队队员们开始陆续进入隔离区工作。万事开头难,作为护士长,刘淑珍说自己得先吃“螃蟹”,为后续的队员们趟出路子。下午3点,她与4位同事一道首次进入隔离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一切既是那么陌生,又是那么熟悉。作为护士长,她来不及有太多思考,迅速与协和西院护士了解病房动态、工作环境、工作流程等,将人员进行了分组,并指导大家进行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

为利于后续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刘淑珍下了班便向一同上班的护理姐妹们收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流程中不明确的地方,当晚即整理出一份“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护理组对临床工作存在问题的汇总及解

决方案”交给医疗队护理组负责人。待到2月2日,第二次进入隔离区时,一份经医疗队讨论后的护理规范指南就已经发到了大家的手中了。此外,刘淑珍根据自己重症照护经验,还参与制订了《特护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特护病房工作流程》,并根据实际情况修订了《隔离病房紧急转入需气管插管病人的照护及注意事项》,让人员在工作时有依据可循。

在护理组中,刘淑珍不是最年长的,却像一位大姐不停地叮嘱着:逐一检查队员们防护服穿的情况,发现有不严实的地方及时予以补救;在隔离区不断互相提醒同组队员加强洗手,不要习惯性用手触碰自己的面部区域;离开隔离病房时,叮嘱队员们小心谨慎,不慌不乱,互相监督严格按照步骤一层一层脱,以确保万无一失。“大家只有做好了自己防护,才能有能力救治更多的患者。”刘淑珍说。

“我在”“解决问题”

“有你在,感觉心里很踏实。”这是一起搭班的护士对刘淑珍的评价。

一日中午12 点左右,听闻监护仪报警,刘淑珍与同事迅速到达病房,发现患者的指脉血氧饱和度下降至70%,开始出现烦躁、躁动不安、张口呼吸,查看吸氧条件氧浓度已调至100%,指导患者用鼻子吸气、闭嘴呼吸以提高有效氧的吸入,但是患者不能配合,指脉氧饱和度仍未见明显改善,立即通知医生。抢救不等人,此时,刘淑珍和同样来自重症医学科的护士申晓敏,以最快的速度安装好无创呼吸机为患者带上,慢慢地患者变得安静了,也能积极配合我们的指导,指脉氧饱和度逐渐上升至90%,喘憋的症状有所好转,当班并肩作战的协和西院医护人员赞扬:在抢救过程中临危不乱、评估到位、技术过硬!在得知即将转来一位需紧急气管插管的病人时,刘淑珍也凭借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提前做好呼吸机管路的安装和自检、物品、监护设备、药品的准备,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地协助医师完成了气管插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尿管等操作。下班后,该医师还专门给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医疗队发了点赞的短信。

疫情的突发让所有人都预备不及,隔离区的抢救更是紧张,“我在”是所有前往武汉支援的同道共同为之的行动,而“解决问题”则是一个更高的要求,“我作为党员,我想解决问题应该是我应有的表率。”

因病区由普通病房改建而来,现有的硬件设备无法快速达到危重症患者抢救的要求,而作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收治病房,抢救是在所难免的,在抢救过程中,“面对突发情况要时刻保持沉着冷静,面对有限的条件积极创造条件。”在一次临时党支部的会议上,作为宣传委员的刘淑珍对护士们说。如抢救时氧源不够,大家及时预充好氧气袋或准备好氧气钢瓶;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时,无换药盘、镊子、无菌治疗巾,暂用导尿包来代替;无输液瓶套,使用剩余的氧气管或输液排气管自己制作。

工作之余,乐观的刘淑珍还常常组织大家一起做运动纾解压力,“只要努力,困难总会过去的。”无论多苦多累,刘淑珍的脸上总是带着微笑,以温暖的双手和一颗善良的心,用敬业、无私和关爱,书写这平凡而崇高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