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品展示 > 正文

做一粒新时代“好种子”

2021年10月25日

一稻济世,万家粮足,种稻饱苍生;披肝沥胆,医者仁心,悬壶救世人。袁隆平和吴孟超不止让我们医食无忧,他们扎根一线、奋斗终生的精神也深深感染着每一个年轻干部。学做一粒“好种子”,继承好、发扬好他们的优秀品质,是我们最好的纪念方式,星辰虽然远去,光芒却永远与我们同在。

做一粒脚踏实地、躬身实践的“好种子”。“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只靠想象不能培育出杂交水稻,田野里的希望源于实践,袁老的科研成果是土壤培育出来的,耄耋之年仍然坚持下田地,裤腿高高挽起,双脚踏进泥里,几十年如一日与稻田为伴,风雨兼程。相比科学家,袁隆平更像一位扎根泥土里的农民,每一个水稻梦的背后都是汗水交织,每一颗种子背后都是精益求精的执着。他在招收学生时曾说:“我带研究生有一个要求:你下不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带。”我们年轻干部也应如此,只有做到脚踏实地,躬身实践,才能真正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才能知道群众所思所想,做到察民情、听民声、知民意、解民忧,为改善民生贡献自己的力量。

做一粒慎独慎初、淡泊名利的“好种子”。“一天到晚想着名利得失,也不会快乐。”人对名利的渴望越重,越难以得到满足,无穷无尽的欲望趁虚而入,拉扯着我们坠入深渊,只有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和金钱观才能让我们初心如磐,笃行致远。袁老和吴院士都是淡泊名利的模范榜样,作为喂饱几十亿人口、为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创造了巨大财富的杰出科学家,袁隆平将物欲看得极淡,穿着几十块的衬衫、戴着几百块的手表,漫天的鲜花和掌声都没有改变他的初心,“禾下乘凉梦”的信念超过了所有物质财富;82岁的吴孟超曾不顾众人劝阻,为一位体内长了足球大小血管瘤的女孩做手术,他不怕手术失败“晚节不保”,在《朗读者》节目中,吴孟超说:“名誉算什么,我不过是一个吴孟超嘛,那算啥?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为人民服务也是我们每一个干部的天职,我们是否也能做到像袁老、吴院士一样,将个人得失放下,将群众需求放在心上,终生孜孜不倦?

做一粒胸怀大爱,无私奉献的“好种子”。“医药是有穷尽的,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同理心、共情力,这些我们需要的品质都源于爱和奉献。因为有爱和奉献,袁老住院时还询问医护人员“天气怎么样,外面气温多少度”,他难以放下试验田里的稻子,时刻挂念终其一生都热爱的事业;因为有爱和奉献,从医七十余载,成千上万台肝脏手术,吴院士的右手筋脉虬结、食指畸变,但他将这些视为荣誉勋章,97岁正式退休时,他说“只是院长头衔退休了,医生这个头衔,永不退”。虽然我们只是平凡岗位上的一粒小小种子,但是我们可以立足平凡,追求崇高,在有限生命里抵达“无限”,在有价人生中创造“无价”。

我们习惯仰望英雄,但是当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远去,我们都知道,时代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我们这一代手上。做一粒“好种子”,勇跨难关、勇挑重担、勇斗风险,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是我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对前辈们最好的告慰。

投稿:北京市丰台区六里桥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