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品展示 > 正文

要讲道理,先讲故事

2021年10月25日

千百年来,中国人的道理大都是藏在故事里讲出来的,“以事明理”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智慧生成方式。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辩证唯物主义的抽象理论也多是以故事的方式,完成“掌握群众”的重要任务,从千百万工农群众中释放出改造中国的洪荒之力。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传统哲学的教育并不是从学校得来的,而是在一个个精彩的寓言故事中完成了最早的启蒙。以朴素的唯物论而言,东汉王充为了反驳有神论,曾经在《论衡》中讲过一个故事,他说“衣服无精神,人死与形体俱朽,何以得贯穿之乎?”,大意是说人有精神,所以死后能变成鬼,那衣服没有精神,也就没有变鬼之说,为什么大家看到的鬼都是穿着衣服,而不是光屁股的呢?正是这个看似有点搞笑的论证,让后来众多思想大家在少年时代平添许多“不怕鬼”的勇气,筑牢头脑当中无神论的信仰。再以朴素的辩证法为例,“盲人摸象”的故事,让人认清“片面”的观点要不得;“刻舟求剑”的故事,让人认识到“静止”的观点很可笑;“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故事,几乎粉碎了“孤立”的观点,“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由此就呼之欲出了,而这正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要义。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讲故事的高手。原因很简单,如果不能用接工人阶级地气的通俗化方式来讲道理,以工人阶级的教育程度肯定无法理解玄奥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理论不能掌握群众,又谈何改造世界?马克思用“苹果并不创造苹果树”来讲“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道理,恩格斯用蚂蚁的眼睛做例子反驳不可知论等等,都是用“格言下乡”的方式,把经典思想普及于工农大众,完成理论大众化的必要环节,从而为改造世界积蓄力量。

好的故事和比喻,能够让晦涩的道理变得激动人心而且易于理解。毛泽东同志用故事启发教育群众的例子不胜枚举,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同样坚持“理论掌握群众”的基本原则,接续“以事明理”的优良传统,发现了传统寓言这个辩证唯物主义的故事宝库。大量传统寓言和故事,也由此进入到艾思奇《大众哲学》、韩树英《通俗哲学》等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成为启发万千知识青年理解马克思主义、投身革命洪流的入门读物。习近平总书记同样是讲故事的高手,不管是“步行三十里借书”的故事,还是关于《皇舆全览图》的反问;不管是宁德扶贫的故事,还是用“牛顿力学三定律”阐述中德关系,都彰显着总书记对信息传播规律的透彻理解,及其至深至切的人民情怀。

要讲道理,先讲故事,“以事明理”的叙事传统,不仅贯穿于从传统哲学到辩证唯物主义的脉络之中,也是马克思主义得以扎根中国大地的重要理论品格,更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经之路。

投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 卢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