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如何做好科技创新引领?听听北京市政协委员怎么说

2018-01-25 20:43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网北京1月25日讯(记者 查甜甜)科技创新的关键是什么?创新该怎样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科技又将如何变得“有温度”?25日上午,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召开专题座谈会,科技、农业、医药卫生等多个界别的委员齐聚一堂,围绕“科技创新引领 汇聚首都发展新动能”主题发表真知灼见。

1月25日,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召开专题座谈会,图为会议现场(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宋鹏飞摄

科技创新中心是北京的发展使命之一,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认为,科技创新最重要的是人才,如何将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人才的汇聚地变得至关重要。

“需要完成从支持物到支持人的转变。“谭天伟说,科技创新的物质条件基本建成,需从利于汇聚一流人才的多个方面去着手,比如联合世界一流人才、团队共建实验室,同时注重配套设施建设,让留下的高端人才没有后顾之忧。

人才建设也是政协委员赵忠的关注点之一。赵忠表示,他的着力点是“三城一区”的科技创新。“三城一区”整体规划建设需要顶层设计,相互之间要做好协同与衔接,从而实现“三加一大于四。”

在赵忠看来,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性、全方位的工程,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都要齐头并进。

对于科技创新如何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建城镇规划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宜夏表示,当下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窗口期,首先要重视规划的引导,建议把产业规划作为规定动作补充到乡镇规划的整体体系当中,做到“多规合一”,绘就一张蓝图。

1月25日,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召开专题座谈会,多个界别的委员围绕科技创新引领,汇聚首都发展新动能发表真知灼见,图为北京市政协委员吴宜夏(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宋鹏飞摄

吴宜夏说,美丽乡村的建设与发展不能千城一面,要注重凸显村庄特色,重点区域需专题研究,注重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对此,吴宜夏用“三高两低”为乡村生态涵养区建设出谋划策。她认为生态涵养区需要提高产业准入门槛,注重高品质和高效益。绿色发展过程中,乡村的发展业态要满足新一轮都市人群休闲度假的新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非常及时,也很有必要。”北京市政协委员、沱沱工社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敏认为,美丽乡村建设需做好“三产”融合,将农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延伸。这样有助于农产品的升级,让农民生产者直接对接市场,提高农民收入,还可以使城市的消费能力向乡村导流。

同时,董敏建议,希望有创新能力、有市场能力、有网络营销能力的企业带着资本下乡,与农民共同建设美丽乡村。

针对医疗卫生领域创新,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李海潮建议将信息化手段引入社区医院,在社区医院和大医院之间建立信息化共享机制。

李海潮表示,优质资源下沉到社区,不能采取机械化的下沉方式,“可以借助信息手段,利用远程的方式,让大医院专家在碎片化的时间帮助社区医生提升看病能力。”

他还建议将信息化手段引入住院医师的培训体系,在全市范围内形成统一化的管理,从而提升医生的培训质量。

北京市政协委员、首都儿科研究所外科主任医师马立霜则从“温度”出发谈医疗科技创新。

马立霜说,医疗科技创新不仅仅包括新药物的研究、手术上的重大突破,还应该把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普通老百姓就医环境当中。通过社会资本的引入,把科技成果用于医院环境改善上。

“细致入微,体贴备至。”马立霜用八个字形容科技创新的温度,她认为,医院环境的改善,可以让病人和医生同时享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舒适感。

责任编辑:巢晶(QN0034)  作者:查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