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去野外采药、帮父母按保健穴位,刘宁委员支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2023-01-18 13:50 新京报

来源标题:去野外采药、帮父母按保健穴位,刘宁委员支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认可和接受。北京市政协委员,东直门医院针灸二区、疑难病诊疗中心主任刘宁建议,将中医药文化知识的普及和体验与基础教育拓展性课程融合,通过带孩子去野外采药、让孩子帮父母按摩保健穴位等方式,丰富课程的内容,提高孩子的兴趣。

北京市政协委员,东直门医院针灸二区、疑难病诊疗中心主任刘宁。程展驰 摄

刘宁称,中医药是一种文化,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标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指出,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他认为,中医药文化课程走进中小学校园,对建设“健康中国”和提升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

“当前,大量‘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相关教材涌现,但在教材设计、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还需在实践层面进行进一步完善和推进,从而让中医药文化更好地融入到中小学课程中。”

他建议,将中医药文化知识的普及和体验与基础教育拓展性课程融合。一方面,可由中医药领域专家团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从而建立中小学中医药文化课程师资队伍。另外,北京市有地坛中医药园、北京中医药大学博物馆、中医科学院博物馆、故宫医药展馆及多处鲜药种植基地,均可作为课程实践基地。

如何提高孩子的兴趣?他建议开展趣味实践活动,包括中医药文化探源、穴位按摩与站桩操、饮食与日常作息、中草药辨识等内容,从而鼓励学生确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学校也可以搭建温棚、种植中药,通过染料手工课等方式寓教于乐。

他认为,应针对各学段特点循序渐进,系统化设计适合小学教育的中医药文化课程及配套教材。对于教材编写和相关实践活动的开展,学校应聘请中医药专业人员指导,以保障内容的专业性。同时应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定期聘请中医专家参与课程评估,给予指导意见。

责任编辑:刘阳(QE0016)作者:张璐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