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深化重点领域协同联动”。在会场中,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大家畅谈交通、生态、产业等方面的协同发展硕果,展望协同发展更广阔的前景。
京津冀三地共护水安全
“读完报告,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北京把自身发展融入到了国家战略之中。”市人大代表、永定河流域投资公司董事长孙国升说,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生态领域的1号工程就是联合治理永定河。通过近年来持续的生态补水实践摸索,永定河已经初步建立“春季多水源补水、夏季洪水资源化利用、秋季补水储冰结合、冬季蓄冰保水”的全年调度格局,逐步恢复永定河“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竖向连通、四季有水”的自然河流形态。去年,永定河全线通水共123天,春季主要是恢复沿线生境,秋季则是为京张体育文化带蓄冰,带动了北京五大流域通水入海。
孙国升认为,北京的生态文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不能松劲儿。作为首善之区,应率先落地国家顶层设计的理念。比如,永定河沿线的张家口、大同等地都进行了产业转型,北京应该加大投入、牵头研究,开展“两山”理论、生态补偿方面的实践。
市人大代表、市水文总站党委书记王伟从一个侧面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义。“密云水库蓄水量最高达35.79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并持续稳定在30亿立方米左右高蓄量运行,水质始终保持在地表Ⅱ类水平。”王伟说,京冀共同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去年,北京和河北签署了新一轮为期5年的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深入落实落细京冀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共同行动方案,促进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环境改善,确保首都水源安全。
协同发展产业空间巨大
“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我都用笔着重标出来了。”市人大代表,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常瑞感受颇深,“以汽车产业来说,北京是人才高地、研发中心,而高耗能的零部件多产自重工业省份河北,商用车应用场景也主要在河北,天津港又是我们出口产品的出海口,京津冀协同发展空间巨大。”
常瑞认为,在三地统一大市场建设上,还有很大完善空间。比如,加快建设充电桩、换电站及加氢站等基础设施,“依靠一家企业很难拉动,需要三地政府在顶层设计上进行规划”。
“一台重型卡车跑10万公里,二氧化碳排放可达105吨左右。在京津冀城市群内,因为物理距离并不远,非常适合应用新能源物流车辆。”常瑞说,目前三地在车辆管理、补贴政策等方面还存在差异,期盼出台可落地的鼓励政策,“不光是硬件,还包括金融、营商环境等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