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满满的仪式感 北京最晚收获麦田开镰

2023-07-06 14:31 新京报

来源标题:满满的仪式感 北京最晚收获麦田开镰

7月初,北京大面积麦收已经结束,只剩零星的麦田在收割。因为地理位置、气候等原因,每年延庆区的小麦总是北京最晚收割的。7月5日,延庆区延庆镇广积屯村东一块百亩麦田喜获丰收。

丰收现场还有表演等多个环节。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丰收现场还有表演等多个环节。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上午9点多,北京妫川玉琴家庭农场举办了首届主题为“重温麦收文化,体验农事快乐”的小麦收割节,为今年的麦收增添仪式感。

据农场负责人介绍,收割节现场设置了农事体验、文艺表演、现代农机展示、人工割麦体验、DIY制作、大鼓表演、农机麦收展示等多个环节,来农场采摘的游客、附近的村民都参与到了这次麦收中。“年纪最大的得70多岁了,最小的也就4、5岁,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重温劳作的快乐,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感受丰收的喜悦。”

大家一起体验丰收的喜悦。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据了解,北京妫川玉琴家庭农场是延庆区农业农村局2022年度重点培育创建的区级家庭农场示范户,该农场占地100亩,主要种植品种为有机小麦和蔬菜等,80%为机械化生产。目前,农场已经实现了的小麦种植、收获、加工等产业链条。

据延庆镇广积屯村党支部书记李永明介绍,村里一共有1800多亩土地,以前都是小农户种植为主,很难发展产业,2009年前后,在政策的支持下,村里开始流转土地,农场、合作社逐渐建立,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村里的蔬菜产业跟着兴旺起来。每年6月开始,村里主产的彩椒持续供应市场,彩椒种植产业也成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村民把麦穗装进瓶子里留念。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延庆区农业农村局将结合家庭农场示范区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引导家庭农场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应用先进技术、实施标准化生产、纵向延伸农业产业链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责任编辑:马剑(QZ0014)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