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市政协文化艺术界围绕“‘会馆有戏’打造演艺新空间”主题,赴东城区颜料会馆、西城区正乙祠戏楼实地考察,观摩昆曲表演,并与市文化和旅游局、西城区委宣传部、两家会馆相关负责同志座谈交流。市政协教卫体和文化文史委主任陈冬参加,文化艺术界别召集人陈宁主持座谈会。
2021年,本市研究制定《关于推动文艺院团演出进会馆旧址的工作方案》,着眼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聚焦打造会馆演艺新空间,让更多文艺精品走进群众生活,形成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新消费,繁荣兴盛首都文化。经过几年的探索发展,“会馆有戏”广泛落地,百年戏台再现光影,沉睡文物焕发新生,一批量身定制的演出,成为吸引市民打卡的文化新场景。考察中委员们了解到,颜料会馆每周末都有曲艺、杂技等驻场演出,联动餐饮、书店、艺术空间等业态,打造了融合性、多元化演艺片区。有着“中国戏楼活化石”之称的正乙祠戏楼,在北方昆曲剧院的精心运营下,用“好戏”激活会馆内核、打造文化品牌,诠释了“小而精、小而雅、小而美”,为观众带来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时代发展力的沉浸式体验,让大家感受到古建筑和艺术交相辉映的魅力。
委员们表示,北京市聚焦会馆特色,精心打造主题鲜明、内容多元、功能各异的沉浸式演艺业态,持续擦亮“会馆有戏”品牌,找到了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发展、历史与现代的“最大公约数”,实现了会馆有效活化利用,形成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建议紧密结合各个会馆不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进行“一馆一策”活化利用,推动文化空间与更多文化资源、要素有效对接,打造更多有品质、有品位的特色品牌;发挥首都科技、人才、资本优势,持续推进会馆活化利用的协同创新、成果转移和社会共享,积极引导地域文化主体参与“会馆有戏”建设,鼓励支持各地优秀文艺院团、特色原创文化产品、优秀戏剧、经典曲目等进入会馆旧址展演展示、交流合作,不断拓展会馆活化利用路径,创造更多文旅融合、文化消费新场景,增强“会馆有戏”品牌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