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秦红岭代表:在社区层面推动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遗产的传承保护
2024-01-20 18:14 新京报

来源标题:秦红岭代表:在社区层面推动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遗产的传承保护

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即将开幕,1月20日,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建筑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秦红岭建议,在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可在社区层面推动历史街区居民参与历史文化价值传承和公共空间整治提升。

目前,北京老城内正式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共有33片,其中皇城、大栅栏、东四三条至八条历史文化街区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街区,这33片历史文化街区,地理位置分布较为均匀,总面积2060公顷,占老城总面积6260公顷的33%。秦红岭说,这些历史文化街区集中展现了古都营建历史与传统胡同——四合院风貌,是北京古都文化的重要构成。

基于北京文物地图网站记录,北京建筑大学师生团队现场踏勘调研统计,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内建筑遗产类型有居住、商业、衙署、王府等共计十个类型,涉及日常生活、文化礼制等多个领域。近年来,北京老城各历史片区开展了一系列保护活动,诸多街区改造和保护修缮措施皆由政府出资组织。调研团队认为,目前,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挖掘和宣传展示不足,建筑空间保护和利用形式较为单一,政府财政依赖性强,社会力量参与性不够,历史街区人文传承后续乏力。

秦红岭建议,选取代表性项目点进行传统四合院改造与现代化提升的试点案例,为街区居民自发改造并推动老旧院落提升提供样本,也可以针对街区特色价值策划文化探访路线,在最小干预前提下形成最有效的文旅建设。

“保护传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遗产,不妨从社区层面切入,历史文化街区现存居民老龄人口众多,自住比例高。”秦红岭建议,从居民第一视角阐释街区故事,将丰富历史街区文化价值构成,在街区功能植入中,可尝试建立街区记忆馆等文化空间,让老龄人口参与到街区保护进程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唤起留驻人口的情感记忆,增强街区凝聚力。

责任编辑:陈丽艳(QX0006)作者:耿子叶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