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晚,北京市人大代表询问、政协委员咨询活动举行,“一府两院”有关部门现场接受代表询问。“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工作该如何定性?‘双减’后怎样为教师减负?”19时,市教委的咨询台刚刚“开摊”,市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院长余清臣就带着问题而来。
“您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特别关注的。”咨询台前,市教委主任李奕耐心解答,他说,“双减”看似是在做“减法”,其实是做“乘法”,学校要充分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对教师课后服务负担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能是简单的叠加,要让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更高效,我们也在探索完善教师薪酬体制的改革。”
一番交谈后,余清臣带着满意的答复离开。他说:“教育的变革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期待北京能够加大改革力度,营造良好教育生态,最终使学生受益、老师受益。”
咨询台前渐渐排起长队。不少代表和委员将关注点聚焦教师减负。市人大代表、大兴区教育综合督导评价中心副主任李广瑞在调研中倾听一线声音,她说,希望老师们在教育教学之外的工作可以减轻,不要被“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问卷”“配合评比”所累。
对此,李奕表示,市教委曾经针对“老师教育教学之外不合理的工作”做过专项整治,比如整治额外的检查、各种各样的调查问卷进校园等问题,“检查中我们要求对此建立台账,老师要把这些问题反映出来进行整改,我们也会持续关注。”李奕说,希望新闻媒体做好宣传,“我们鼓励老师反映出来,减轻中小学教师额外的负担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原则。也只有减轻这些负担,教师们才能真正把脑力和体力用在教育教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