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2023年北京市检察机关起诉重大责任事故等犯罪173人
2024-01-24 01:40 北京青年报

来源标题:去年起诉重大责任事故等犯罪173人

1月23日,在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朱雅频作工作报告。

朱雅频在报告中提到,2023年,北京市检察机关全年受理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案件142933件,办结136110件,同比分别上升56.9%、52.9%。

此外,报告显示,在2023年北京市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人数居前十位的罪名中,危险驾驶罪以4068人排第一位,盗窃罪、诈骗罪分列第二位、第三位。

2024年,北京检察机关将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加大对危害国家安全和首都社会稳定等犯罪的打击力度,积极参与反腐败斗争,助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依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助力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水平。服务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不断塑造检察联动协作新动能。

服务“四个中心”建设

去年办理涉老字号保护等案件57件

报告亮出了检察机关服务保障北京“四个中心”建设成绩单。

朱雅频介绍,2023年,在服务保障全国政治中心建设方面,北京市检察机关坚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14件14人、涉黑恶犯罪8件76人;发挥检察机关反腐败职能,起诉监委移送职务犯罪309件376人;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51件,同比上升75.9%,办理了全市首例激活适用机动侦查权规定的案件。坚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突出维护金融安全,起诉破坏金融管理秩序、金融诈骗犯罪888件1465人,探索以关联“冒烟指数”与金融检察业务数据强化预警功能,防范金融风险向社会稳定领域传导。强化军事安全检察保障,严惩危害国防安全和涉军人军属犯罪29件30人。

在服务保障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方面,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办理涉老字号保护等案件57件,军地检察协作共护“禄米仓胡同73号”。强化检察文化法治特质,丰富检察文化内涵,研制规范检察行权的工作指引18件。

在服务保障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方面,北京市检察机关把握法治同开放相伴而行和涉外法治工作联动性强的特性,依法办理涉外案件237件,妥善开展领事探视25件次。

在服务保障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强化“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理念,推动知识产权检察融合履职办理涉关键核心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案件953件。适应数字经济发展法治需求,办理侵害数字权益、破坏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等犯罪案件29件55人,立案办理相关公益诉讼案件255件,护航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

优化营商环境

惩治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犯罪119件

2023年,北京市检察机关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起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1508件2594人,联动市场监管部门治理“幌子”“空壳”公司,吊销营业执照135个。依法惩治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犯罪119件149人,起诉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261件320人;依法监督涉民营经济保护民商事案件105件,涉案标的4.8亿元;对接保企业稳就业需求,促进83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合规经营,推动健全市区两级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让法治元素成为企业发展要素。

报告显示,北京市检察机关以涉案企业合规机制做实对民营企业平等保护,避免办了案子、垮了企业、失了就业。2023年,全市检察机关把握“不是所有的涉案企业都可以适用企业合规;不是所有的涉案企业合规都要以对企业和责任人员不起诉为前提;涉案企业合规不限于检察环节、检察工作,不停留在审查起诉环节”的政策取向,共办理合规案件76件119人。

完善检察版“接诉即办”

联动市住建委收回708套公租房轮候配租

朱雅频说,去年,北京市检察机关完善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机制,靶向执法司法高频投诉问题开展17个“小专项”法律监督,联动市住建委整治违规使用公租房,收回市值14.7亿元的708套住房轮候配租;依法开展支持农民工起诉工作,帮助讨回欠薪8516万元;向因案致困的518人发放司法救助金885万元,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报告显示,2023年,市、区两级检察机关通过与12345市民热线服务中心数据共享,发现监督线索13282条,靶向开展“小专项”法律监督:针对销假销劣问题,依法严惩相关犯罪173件,推动查处售假窝点76个;昌平院联合行政机关治理违法经营医美服务、医疗器械等问题;延庆院依法履职推动消除外卖餐饮包装未有效密封的食品安全隐患。

守护民生民利

起诉电诈等犯罪5896件追赃挽损49亿元

去年,北京市检察机关站稳为民检察立场,依法保障和维护民生民利。

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起诉故意伤害、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犯罪5896件6665人,追赃挽损49亿元,同比上升49.3%。能动参与全市安全生产和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起诉重大责任事故、危险作业等犯罪139件173人,丰台院办理长峰医院重大火灾事故案,昌平院办理重大违法经营地下油库案;推送线索联动查办安全生产领域制贩、使用特种行业“假证”人员252人,溯源整治黑灰产业链上假冒国家官方网站226个。服务保障“23·7”极端强降雨抢险救灾,依法办理涉汛刑事案件6件22人。

守护人民群众的公共财产权益,起诉危害税收征管犯罪199人,同比上升15.7%;立案办理涉税公益诉讼案件34件,联动税务机关追缴140家加油站、供油公司税款2.4亿元,推动经营主体增值税申报纳税收入同比增长44.8%;追缴耕地占用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偷逃税款2.8亿元;办理骗取国家农药补贴、粮食运费补贴资金案件24件112人,追缴赃款1200余万元。

【解读】

北京市检察院工作报告首提“新质法律监督能力”

朱雅频在报告中提出,2023年,北京市检察机关着力塑造新质法律监督能力。这是北京市检察院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新质法律监督能力”。

何谓新质法律监督能力?报告指出,新质法律监督能力是新质生产力在检察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

新质法律监督能力如何显效?朱雅频提到,2023年,数字检察对监督线索发现、监督案件办理的贡献率均达69%。数字检察“加持”技术性辅助、穿透式审查、实质性监督,助力深挖彻查深层次违法犯罪问题。发现并向公安机关移送各类犯罪线索1309条,已立案346件;关联应用检法业务数据,针对虚假诉讼、“执行难”等突出问题提出监督意见1408件,同比上升96.6%,其中涉虚假诉讼的195件,同比上升91.2%。针对财产刑执行不规范问题,监督纠正1073件,已执行6000余万元。向行政执法机关推送检察履职发现的违法行为问题线索4103条,已查处1803件。运用卫星遥感、三维实景模型重建等技术辅助办案2412件,同比上升31.4%。

责任编辑:张思宇(QX0007)作者:行海洋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