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汇聚更多共识和力量
文/韩耕
当前,北京正全力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优势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有利于为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汇聚更多共识和力量。
发挥凝聚共识优势,提升社会各界科技创新信心。科技创新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分工劳动。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凝聚共识优势,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部署在政协平台广泛传播,借助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会、界别协商会等平台,通过提案、大会发言、书面发言等方式,使各界人士充分沟通,明晰科技创新面临的痛点堵点问题,通过思想碰撞、观点互换,把分散的智慧力量揽聚成科技创新的突破性大智慧,努力形成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共识和奋进能量。
发挥人才荟萃优势,汇聚高质量科技战略力量。促进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开展的关键在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广泛汇聚高水平的科技战略力量,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催生科技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优势,围绕科技创新领域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开展协商议政,有利于充分调动各领域科技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团结和凝聚政协中的各领域高水平人才,助力形成高效运作的战略力量体系、激活科技创新的内生原动力。
发挥协商民主优势,构建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必须要全面加强科技创新的全流程主体力量,特别要在加快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产业化发展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优势,通过各参与主体的讨论、交流和协商,促进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更加高速高效运转。通过界别协商,促进不同学科领域的合作交流,为科技创新“种子”创造成长、优化、孵化的可能,促进创新思路、创新技术的延伸生长、衍化升级,催生新的科技创新增长点。通过对口协商,为相关领域的企业行业搭建沟通平台,促进科技研发供需匹配和科技成果落地孵化。通过多种协商形式相结合,助推政产学研用各相关主体的信息流动、资源共享、技术互补,形成政策制定、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四位一体”的协同创新链条。
发挥民主监督优势,促进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永续活力来源于宽松包容的体制机制环境。面向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各级政府、科研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业要广泛听取社会声音、分析市场需求,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入破解制约创新活力的因素,充分激发各类主体的活力动力。人民政协可以通过调研、视察、提案、信息等履职方式,充分倾听人民群众关于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声音、反映科技创新市场需求。通过政协民主监督,聚焦科技治理体系、创新人才培养、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等各方面的“绊脚石”“壁垒墙”问题,及时提出有针对性、创造性、可行性强的意见建议,推动破除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让科技创新的活力得以最大限度迸发。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市政府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