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人大附中经开学校 援疆教师 焦艳玲 不负当地师生期盼

2024-07-01 15:42 北京晚报

来源标题:人大附中经开学校 援疆教师 焦艳玲 不负当地师生期盼

在昆仑山的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新疆和田地区,有一座年轻小城名叫昆玉市。焦艳玲援疆支教的地方就在这里。

焦艳玲是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的正高级教师,也是昆玉市二二四团中学的数学老师。

2020年的秋天,焦艳玲向着3700余公里外的昆玉启程,期待着南疆的大好风光。然而,她到达的第二天,一场沙尘暴就毫无征兆地袭来,焦艳玲这才知道,沙尘肆虐是这座城市的常态。

最大的落差还不是环境的艰苦。因为教学经验丰富,焦艳玲一来就被安排到了高三毕业班。上起课来,她才发现这些学生的数学基础很薄弱。

为了尽快让孩子们适应新模式,她每天早上7点半就到办公桌前备课。要知道,昆玉和北京有着两个小时的“时差”,相当于北京时间早上5点半她就开始工作了。每节课上,焦艳玲都会把教学内容划分成一个个板块,再带学生一点点去画思维导图,解析知识概念。这样磨合了两个多月,他们的节奏逐渐合拍,学生们也有了明显进步。最终,这届毕业班的数学创造了二二四团中学的历史最好成绩。

一期支教的时间是两年,2022年6月焦艳玲就该回北京了,可同学们都舍不得。一次,焦艳玲正在给高一学生上课,突然有位男同学站起来,“您走了,换别的老师我们不适应怎么办啊?”这句话,似乎在他心中憋了很久。

焦艳玲从来没想过,学生会如此直白真挚地挽留自己。她不想辜负这份期待,毅然决定继续第二期支教。其实,期待焦艳玲留下来的不只是学生,还有老师。

二二四团中学的老师普遍比较年轻,经验不足。焦艳玲将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到了这里。来学校的第二周,她就开始听当地老师的课,帮他们分析问题。4年来,焦艳玲听了不下300节课,听课笔记写了十几大厚本。当地的老师们在她的指导下,也学会了教学设计、师生互动,渐渐“出师”。

再过些时日,焦艳玲的援疆之旅真的要画上句号了,回头看看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看看生活教学了四年的地方,播撒的教育“种子”已然开始生根发芽。“教育这件事,需要漫长的等待。”焦艳玲说,哪怕回到北京,她也想继续为这里浇灌教育之花。 

责任编辑:马剑(QZ0014)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