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政协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召开第九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加强交通综合治理和优化升级,构建现代化智能化城市交通网络体系”专题协商议政。6月26日起,我们将陆续摘登委员大会发言,敬请关注。
科技创新引领信号灯升级
智慧信控助力市民高品质出行
曹先彬
北京市政协常委,海淀区政协副主席,民盟北京市委常委、海淀区委主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北京市高度重视交通信号灯建设,《2024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提出,“实施路口智慧信控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快1546处老旧信号灯升级改造,全市新增信号灯联网1000处,实现五环以内区域和副中心信号灯联网”。当前,我市还存在区域间信号灯配置和联网化程度不够均衡、路口信号灯配时不够精细、交通信号控制的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够高等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快推进交通信号基础设施网联化建设,着力实现均衡协调发展。加强城市交通信号灯统一归集管理,加快信号灯管理权移交,按需查漏补缺,推动全市信号灯标准和制式的统一,促进系统整合。构建网联化信控优化体系,深化道路交通信号灯联网联控,持续推进信控领域网联化技术升级发展。同步规划信号灯网联化升级改造与扩区建设,加快将联网联控交通信号基础设施推广布署至北京全市域,减小区域差距,实现信控基础设施全覆盖、全联网。
二、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优化信号灯配时控制策略。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增设智能感知设备,加强城市道路交通流量实时感知和动态统计分析,构建路口交通状态感知体系,实现交通状态的实时识别、运行效果的准确评估、问题症结的精准定位。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基于多源异构交通大数据的信号灯配时优化技术,根据不同时段、不同道路的监测交通流量,综合天气、出行需求等约束,进行信号灯配时参数自动优化,动态调整信号灯配时,减少市民等待时间,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实现精细化交通管理。
三、推动交通大模型落地应用,全方位赋能智慧信控高质量发展。利用北京人才优势,发挥科技赋能作用,建立面向北京城市交通的智慧信控大模型,深入挖掘交通领域知识,加快完善相关大模型应用和专业算法。突破智能诱导服务技术,构建面向多用户、多约束的信控策略,推进交通大模型与智慧信控共建共享、深度融合。通过深化交通大模型感知、收集、挖掘、共享技术在智慧信控领域的发展应用,提升路口交通信号控制的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提高城市路口治理的工作效率和效果,打造平安畅通、有序文明的交通环境。通过整合建设交通服务平台,提供更个性化、更智能的出行诱导信息,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切实提升市民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