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次会议
大会发言摘登
7月30日,政协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召开第十次会议,传达学习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邀请中央宣讲团成员蔡昉作辅导报告。市政协常委们在分组讨论基础上,从深化经济、文化、医药卫生等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等方面交流学习感悟、提出建设性意见。从今天起,我们将陆续刊发10位市政协常委的大会发言,供大家学习交流参考。
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速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柳学全
北京市政协常委,东城区政协副主席(不驻会),民盟中央委员、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安泰钢研超硬材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硬质合金分公司经理,钢铁研究总院博士生导师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从教育、科技、人才三方面,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进行了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了强化国家创新体系综合效能的战略目标。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战略思想及对科技创新的战略擘画,为我国新时代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近年来,市政协先后围绕健全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推进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打造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范式、营造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良好环境等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协商议政,为提升全市创新体系效能发出了委员好声音、贡献了政协大智慧。北京市在健全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作出了重要探索,取得了重要成效。但在调研中也发现,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如原始创新能力还不足,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还不强,科技创新生态体系还不完善,科技人才队伍和科技评价体系还不适应科技发展要求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三中全会的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一要持续强化基础研究。强化基础研究的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完善基础研究的组织和管理体系,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协同创新,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搭建学科交叉的大协作应用平台,鼓励自由探索和原创精神,优化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与评价机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二要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为突破口,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打造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范式,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大合力,着力解决影响制约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从根本上保障我国产业安全、经济安全、国家安全。
三要努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更好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改革引领作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提升科技投入效能。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
四要大力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深入践行国际科技合作倡议,进一步拓宽政府和民间交流合作渠道,发挥共建“一带一路”等平台作用,支持各国科研人员联合攻关。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通过这些年参加市政协科技创新相关议题调研协商,我切身感到,三中全会关于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合乎国情实际,顺应时代趋势,必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作为科技工作者和政协委员,我们应该带头学习宣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强化委员责任担当,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