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北京政协提案故事,今天带来分享的是第十三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张毅。在北京市政协的十五年,最让她欣慰的是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得到了北京市政协的推动、委员的支持,学生身边的问题得到持续的关注和有效的解决。以下是她的讲述——
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北京总是会受到飞絮的困扰。漫天飞舞的杨絮、柳絮,给百姓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甚至存在安全隐患。人们对此的惯性思维是:“忍过这段时间就好了,没办法,毕竟这是植物种子的自然传播方式”。
我之前也是这样想的,所以,尽管在2019和2020年看到了中小学生们关于飞絮的模拟提案,我却没有在大会期间提出,因为我觉得这不是最急迫的事情。
2021年初春,我赴门头沟区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调研,不但看到了从校门外到校园里的漫天飞絮和滚动絮球,也听到了师生们为飞絮影响体育教学“只能转到室内”等问题的协商议事。在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的雏鹰议事厅里,师生们分别从生物、地理、生活等视角,探讨如何对校园周边50余棵杨树产生的飞絮有效治理。师生身边的真实问题,促使我带着孩子们的模拟提案和调研素材找到了时任北京市政协提案委主任吴大仓。在详细了解情况、仔细商讨、深入分析、精心建议后,大仓主任领衔、我联名,提出了闭会期间的提案——《关于大力推进杨柳飞絮治理的提案》。
这份提案得到了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的高度重视。在办理的过程中,大仓主任和我与办理方反复协商,并多次与园林绿化局座谈交流、实地调研,促进办理部门摸清全市杨柳树最新家底,重新定位重点区域,对杨柳树密集的公共场所、人群聚集场域等重点关注;建立大数据平台精准定位560万株杨柳絮雌株,实现“一树一策”,采用生物、科技等新兴手段科学治理、加强宣传、提高飞絮防治效率。
这件提案的成功办理,给我带来了几点启示。首先,这是一件闭会期间的提案,在提、办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认真的办理,可以看到提案的效力不仅在会上,也在日常。关键是要让提案真正提到点子上、办到点子上、督到点子上,最终能够让百姓受益。
第二,这件提案深刻体现了学校在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方面的创新与实践。学校积极开展“雏鹰建言行动”、青少年“模拟政协”,课堂上,跨学科教师同堂,跨领域、跨部门专家共力,师生们对课本以外却又是身边的真实问题展开研讨。从简单的“喷”问题,到冷静的“究”原因,再到客观的做分析,直至共同的想办法、谋出路。在鲜活的问题现场开展的教与学,让孩子们在真实的参与中获得丰富体验,收获了课本中学不到的思维成长。
第三,北京市政协推动了此次的跨界联动,促进了在协商民主的氛围中师生们关注的杨絮问题的推动解决,让师生敢碰身边事,敢探真问题,让协商民主在小雏鹰心中生根。关注飞絮问题只是全市10余万条雏鹰建言中的一条,但它是社会各界关心教育、支持指导学生发现真问题、开展真探究、大胆提建言、推动真解决的一个缩影。
提案的办结并不是终点,解决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才是目的。在“提”中切准真问题,促“办”时得到真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