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1月15日讯(记者 刘美君)1月15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深化改革促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卢慧玲介绍“两区”建设情况,并表示2024年北京市以“两区”建设为引领,持续推动首都高水平开放,取得三方面显著成效。
制度型开放实现新提升,对标国际高标准。北京市加速落实国务院批复的服务业扩大开放2.0版工作方案,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超8成任务。同时,全面落实自贸试验区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措施,出台了一系列首创首试政策。全国首家“人体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外商投资企业在京落地,发布了全国首个场景化、字段级自贸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和首个国际职业资格认可目录,启动了全国首个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建设,并建立了具有北京特色的临床急需进口药械快速审评审批工作模式。自“两区”建设以来,北京累计实施了120余项突破性政策,其中全国首创政策近60项,连续三年在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评估中排名第一。
系统性改革取得新成效,服务“四个中心”建设。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已正式运作,率先探索了智慧监管模式。同时,推动政策持续扩面增效,如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等。此外,还实施了打造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展示中心的若干措施,推进了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并落地了北京首家境外仲裁机构代表处。
开放型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锚定新质生产力。北京市推动出台了《北京市外商投资条例》,并推出了“北京市全球服务伙伴”计划,为首批13家伙伴企业授牌。2024年1-11月,北京新设外资企业1777家,同比增长14%,高于全国平均增幅5个百分点。自贸试验区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的33.8%,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了17.9个百分点。北京亦庄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将打造全国首个以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为核心的综合保税区。在海关总署发布的2023年度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结果中,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位列全国第二,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值排名提升55位,上升幅度居全国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