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组织召开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主题为“深化改革促发展”,介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繁荣发展首都文化、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重点内容。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政务和数据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1月15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新闻中心举办第一场新闻发布会。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霍志静
2024全年营业性演出5.7万场 再创历史新高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电影局局长霍志静现场分享了2024年北京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
2024年北京营业性演出5.7万场,比2023年增长16%,再创历史新高。
“张学友演唱会、刀郎演唱会一票难求,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北京国际电影节在郎园Station打造电影的盛宴、影迷的节日。在园博园,北京与自贡联袂推出北京史上规模最大‘京彩灯会’,50余万观众参观点赞。在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运转步入正轨,‘三星堆与金沙’展览火爆出圈,北京艺术中心推出300余场高品质演出,‘森林书苑’更是人流如织,三大文化设施全年接待人次达650万,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文化新地标。”她展开说道。
同样在2024年中,北京文化产业活力迸发,文化新质生产力成为最大亮点。霍志静表示,北京已制定印发大力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若干措施、推动首都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加快培育文化新业态、新场景。
“去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实现营收超2万亿元,同比增长7.5%。新增22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上线105款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她用数据举例说明。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全市2024年全年接待游客近3.7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5%。
霍志静表示,2025年北京将进一步加大优质文化供给力度。大力推进“演艺之都”、博物馆之城、书香京城建设,努力创作生产优秀作品,努力打造高端文化平台。
张鑫
今年北京将面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项目 总投资超2000亿
市发改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鑫在回答新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北京市发改委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推动一批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
张鑫介绍,市发改委将制定2025年北京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推动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更多的生动实践。
以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为重点,持续深化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出台北京市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年度工作要点,全面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推动制定北京市促进公平竞争条例,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同时,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围绕人才、资本、知识产权要素抓科技创新,围绕数据要素构建基础制度和环境,围绕碳要素加快绿色发展,抓紧谋划改革的赋权清单。
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发挥好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联席会议制度和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的机制作用,积极协调推动解决企业问题诉求。制定北京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年度工作要点,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和重大项目建设,切实保护好企业家的合法权益。据透露,今年将落实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面向民间资本推介一批重大项目,总投资额保持在2000亿元以上。
刘维亮
2025年将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8%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维亮介绍,2024年北京市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万亿元,同比增长7.5%左右,有力支撑首都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信息软件业,2024年营业收入突破3万亿元,跃升为全市第一支柱产业。
2025年,北京将加力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多维度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8%,占GDP比重超过45%的年度目标。为此,北京将重点实施“五项行动”。
一是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北京支持人工智能(即AI)大模型迭代升级,推动建立人工智能自主可控技术创新体系。
二是实施示范标杆引领行动。面向超大城市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场景,北京将谋划有影响力和带动性的标杆工程。
三是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北京将实现5G/5G-A轻量化基站连续覆盖。统筹做好国产算力芯片供应保障。
四是实施数据要素价值释放行动。北京将高标准建设国家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综合试验区,加快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创新优化。
五是实施数字经济“走出去”行动。北京将高水平举办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加快打造北京数字经济企业出海创新服务基地,在数据跨境交易、数字化方案走出去等方面持续用力,以开放促发展。
卢慧玲
推动冰雪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
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卢慧玲介绍,今年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将更加坚持多元融合、创新驱动,建立商文旅体展融合机制。推出10个以上商文旅体展融合发展示范商圈,加快推动4片国际消费体验区建设,高标准建设颐堤港二期、张家湾商业娱乐综合体等标志项目。支持品质餐饮进文旅设施、体育馆、博物馆等,累计培育30条“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高标准举办“大戏看北京”2025展演季,办好中网等国际赛事。另一方面,引领消费动能加速转换。推动国潮消费,培育300个“北京老字号”品牌。繁荣首发经济,打造智能科技产品首发首秀平台。挖掘银发经济,支持加强养老服务技术研发、场景建设和推广应用。发展冰雪经济,支持延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经济集聚区,推动冰雪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
同时推动跨境消费提质升级,落实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孙舫
“京通”实名注册个人用户达8626万
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孙舫介绍,北京积极推进数字政务建设,办事体验更加智能。
北京建成“一网通办”总门户,加强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应用,市、区两级事项基本实现“全程网办”。“京通”实名注册个人用户总数8626万、法人用户338万,移动端累计接入1264项服务。同时,上线“政策兑现专区”,市区涉财政资金惠企政策事项统一集中申报,汇聚政策1.36万份,推出773个惠企政策兑现事项,涉企政策精准推送到174万家企业。
北京也正在积极推进城市国际化服务,服务质效更加提升。孙舫介绍,北京在全国率先破解外国人数字身份核验难题,推出22个场景化集成服务,外国朋友凭护照可以线上办理很多事项。同时,北京还编制市英文地图,优化外籍人士出行服务。
孙舫表示,市政务和数据局下一步将推出更好更优的“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开展政务服务质效监测评价,探索构建集服务空间、生态空间、文化空间、展示空间、交流空间于一体的“政务服务综合体”,持续擦亮“北京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