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讯 (记者 蔡健雅 陈健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其中“老老人”的养老问题更是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核心焦点,这不仅是关乎千家万户的“关键小事”,更是涉及民生福祉的“头等大事”。
1月15日,在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举行的界别联组会上,委员们积极发言,建言献策。图为界别联组座谈会现场。千龙网记者 陈健男摄
在2025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在“老老人”数量较多的区域新建50个养老服务中心,优化养老助餐点布局,老楼加装电梯完工600部,新建2000张家庭养老床位、200个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等,全方位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为老年人创造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2025年北京两会期间,众多政协委员也纷纷将目光聚焦于“老老人”的养老问题,并积极建言献策,共同为解决这一重要民生问题出谋划策、贡献智慧。
激活京津冀养老人才流动,补齐养老服务短板
“老老人”是北京结合实际划定的养老照护服务刚需老年群体,具体指“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和“80岁以下失能失智老年人”。
1月15日,在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举行的界别联组会上,委员们积极发言,建言献策。图为界别联组座谈会现场。千龙网记者 陈健男摄
“北京市高度重视‘老老人’居家养老问题,并在人才培养、渠道拓展和保障激励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看,现有的护理员队伍仍难以全面应对‘老老人’日益复杂的护理需求。”市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许艳丽表示,截至目前北京市共有“老老人”85.5万人,然而,当前北京持证在岗的养老护理员约1.8万名。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许艳丽建议,可以借鉴长三角地区推进养老服务一体化合作经验,带动京津冀三地发挥各自优势,如通过设立专项补贴和住房保障等政策,吸引河北、天津等地的护理员来京工作。同时,建议相关部门为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员提供政策支持,完善培训和保障体系;丰富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类型,提升护理员工作待遇。
优化养老助餐服务,推进智慧养老建设
市政协委员,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海淀区总工会主席李卫华着重谈及养老就餐问题。李卫华表示,目前北京市已形成了中央厨房、产品食堂、社会餐饮、养老服务机构、长者食堂和邻里互助的多样化互助养老助餐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就餐选择。然而,经过对几个区的调研发现,当前养老就餐服务仍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李卫华建议,要完善服务体系,提高覆盖率。增加养老就餐点数量,优化布局,确保老年人在15分钟内能获得便捷服务。丰富助餐服务模式,鼓励社会餐饮企业、单位内部食堂与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支持物业在社区开设助餐服务,开办老年餐桌。
同时,李卫华建议,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依托北京养老服务网平台,实现养老助餐服务的数字化管理,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鼓励科技企业在养老领域发展,运用大数据和AI分析,提供适合老年人饮食特点、价格优惠、营养全面、多样化的老年优质套餐或个性化方案。例如引入语音订餐系统,老年人只需说出自己的需求,系统就能自动识别确认并完成订餐流程,实现智能配送。
医养结合,为家庭养老照护赋能
“传统的养老和医疗模式下,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和医院间奔波,耗时耗力,服务连贯性较差。那些下不了楼、出不了门的‘老老人’,更缺乏医疗和养老的有效支持。”市政协委员,颐养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余立新建议依托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推进社区医养结合的模式。
1月15日,在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举行的界别联组会上,委员们积极发言,建言献策。图为余立新委员发言。千龙网记者 陈健男摄
余立新认为,在打造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这一载体时,应结合综合体建设,增设基层卫生服务站并配备相关设备,与周边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合作,邀请专家、组织培训以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同时建立标准化社区康复中心,为特定老年人制定专属方案、建立健康档案并随访,为家庭照护提供医疗养老基础支持。
需建立评估机制,开展医养结合综合体建设试点,设定考核目标,实现家庭养老床位与病床服务融合,统一服务流程与专业护理。医疗方面配备医护人员巡诊,提供紧急救援等;养老方面提供个性化照料等服务。“通过这些长期措施,强化医疗与养老对家庭照护的全方位支持,让家庭照顾老年人更从容安心。”余立新说。
以法为盾,撑起老年人权益保障的“保护伞”
市政协委员,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应用法律学院教授颜九红则从法律角度,建议构建老年人法律保护多元格局。为保障涉案老年人合法权益,颜九红建议构建全方位、多层次法律支持体系,提供专属法律服务。检察机关开展涉老检察业务,实施专属法律监督,运用支持起诉等手段为老年人服务。
1月15日,在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举行的界别联组会上,委员们积极发言,建言献策。图为颜九红委员发言。千龙网记者 陈健男摄
在矛盾化解方面,应着重发挥调解的关键作用。调解组织与人民调解员时刻保持待命状态,一旦涉老案件发生,迅速介入,为涉案老年人提供高效的调解服务,力求在最短时间内为受侵害的老年人弥补损失颜九红认为,加强司法救助也至关重要,建议跨部门协作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救助困境老年人。
同时,强化以案释法和法治道德宣传教育,法宣志愿服务组织深入学校、社区等,开展多样宣讲与咨询活动,提高老年人及其家人风险防范和依法维权能力,从源头上减少涉老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