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下午,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第三次全体会议,聚焦市法院、市检察院工作报告。图为现场。千龙网记者 刘美君摄
千龙网北京1月16日讯(记者 刘美君)每年北京两会期间,听取审议“两院”报告成必选。1月16日下午,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热闹开场,第三次全体会议聚焦市法院、市检察院工作报告。会后代表分组忙热议,共商“两院”大事。“两院”工作报告都谈了啥?代表们又是如何审议的?接下来,咱们一起来瞧瞧!
献计策:巡回法官下基层 数据平台防未病
“报告内容站位高远、充满温情!”市人大代表沈琦在谈及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报告时,高度评价了两份报告所展现的为民服务初心和使命。她表示,审判现代化理念深入人心,检察院服务民生实绩显著,“这让我想起了九十年代牛街派出所的老前辈,他要求民警待民如亲,这种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发扬!”
谈及西城区的巡回法官制度,沈琦眼前一亮,称赞其为西城的一大特色。她指出,巡回法官走进基层,化解矛盾纠纷,如同老百姓身边的“法律顾问”,为群众提供了便捷的法律服务。她希望市里能够推广这一做法,让更多老百姓受益。
针对基层调解中的“难题”,沈琦提出了独到见解。她建议法院和检察院将成型的判例和案例梳理汇总,编成“教材”,为老百姓提供问题解决的“指南针”,也为基层调解人员提供“参考书”,提升调解工作的专业性和效率。
更为精彩的是,沈琦提出了“治未病”的理念。她比喻道,新时代的“枫桥经验”应注重防患于未然,将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为此,她建议市里搭建数据平台,利用科技赋能大数据,并发动居委会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基层社区民警等“基层力量”,共同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沈琦强调,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能够更精准、更高效地服务老百姓,让为民服务的理念真正落地生根。她的话语掷地有声,赢得了现场的热烈掌声。大家对她的妙招纷纷表示赞同,并期待这些好建议能够早日变成现实,为民生服务注入新的活力。
齐点赞:两院司法为民好 技术融合创新高
西城区代表团,热闹非凡!市人大代表涂锟正慷慨陈词,分享他审议两院工作报告的深刻体会,瞬间成为全场焦点。
“两院报告,质朴中见真章,数据里藏乾坤!”涂锟开篇即赞,对报告内容给予高度评价。随后,他兴致勃勃地阐述了三点感受。
“首先,两院堪称司法为民的楷模!”涂锟赞誉道,“法院‘司法为民’口号响亮,检察院‘减负民生’行动扎实。无论是保障劳动者权益,还是关心快递小哥的工伤保险,这些案例都紧贴民生,两院真正成为了人民群众公平正义的坚强后盾。”
接着,涂锟话锋一转,谈起了第二点感受:“两院与人大代表心手相连,共谋发展。检察院组织的恳谈会,我亲身参与,那场关于数据模型应用的讨论让我受益匪浅。两院高度重视我们的意见,反馈机制完善,令人深感欣慰。”
“第三点,我要特别赞扬两院在数字技术方面的创新精神!”涂锟情绪激动地说,“全国首例声音人格侵权案,两院以创新之举成功处理,自力更生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建模,提升办案质效。这种跨领域的融合实践,展现了法官和检察官们不仅法律素质高超,更具创新精神,令人钦佩!”
分享完感受后,涂锟意犹未尽,又提出了两点中肯的建议:“一是要关爱一线法律工作者的心理健康。他们长期面对繁琐甚至负面案件,心理疏导和健康建设刻不容缓。二是建议两院引入更多专业技术资源。法官和检察官们个人素质过硬,但若能获得更多专业技术支持,无论是硬件还是人力,与法律专业知识深度融合,必将取得更佳效果。”
夸成效:两院工作见卓越 数字检察绽风采
来自北京城建天宁消防有限责任公司的市人大代表黄一品,一开口便点燃了现场的热情。他对北京市法院和检察院系统过去一年的工作赞不绝口,审议意见满满皆是干货。
“法院系统的工作成效,可谓显著非凡!”黄一品笑容满面地分享道,“司法公信力稳步提升,审结案件效率大幅提升,增长率高达12.4%。商事案件审判周期大幅缩短,平均结案时间减少了32.7天,这样的速度,无疑让市场主体倍感欣喜!”
“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法院也是功不可没!”他继续夸赞道,“推出了30项改革举措,有力维护了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对于那些企图敲诈勒索、抹黑企业声誉的行为,法院坚决予以打击,为首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诉讼服务更是便捷高效,令人赞叹!”黄一品竖起大拇指,“诉讼费缴纳票据实现了电子化,在线庭审率已占总案件量的三分之二。审判大数据平台的建立,使得电子卷宗随案生成,审判监督更加智能化、一体化,有效解决了法院人少案多的矛盾,令人钦佩!”
“此外,法院还经常邀请我们代表走进法庭、法院,参与公开审判,裁判文书也及时上网公开,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他补充道,脸上洋溢着对法院工作的满满认可。
谈及检察院系统,黄一品同样赞不绝口:“检察院的工作也是卓有成效,法律监督更加全面有力,服务大局成效显著,为首都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办案结构也更加协调,展现了检察院的专业素养和担当精神。”
“最厉害的是,检察院还成功实施了数字检察战略!”他兴奋地说道,“法律监督从零散的人工监督转变为系统智能监督,案源线索的数字化发现率达到了60%以上!这样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无疑是实现了质的飞跃!检察院的工作,给力!”
提建议:巡回法官推广行 共铸品牌宣传强
“我每年都对房屋、物业、供暖这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案件特别上心。”市人大代表马亚南一开口,便吸引众人注意。随后,她聊起对法院工作的看法,并分享自己积极参与相关活动的经历。
马亚南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引得众人会心一笑。她说:“去年,我提出想参加法院的陪审和庭审,但有些案件当庭未宣判,事后判决结果和依据都不清楚。我虽全程参与了庭审过程,但对后续结果却一无所知。”她接着话锋一转,“不过,法院对我的反馈极为重视。今年开始,我参加的所有相关活动,法院都会在后续提供详细的判决依据和相关法条,法官们的工作态度真是既认真又严谨!”
谈及西城区的巡回法官赵海,马亚南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我经常在街道、社区看到他,他讲解邻里矛盾和离婚案件等法律知识时特别认真,工作很有特色!”她竖起大拇指夸赞道。
随后,马亚南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如果巡回法官制度是西城区独有的创新举措,那么应该加大推广力度,让更多社区和居民都能受益!”她热情洋溢地说,“此外,法院和检察院在宣传经典案例时,能否与属地的司法所紧密合作呢?司法所经常参加办事处的会议,与所有社区书记、主任都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如果双方能够携手合作,将经典案例宣传与社区工作相结合,那么服务老百姓的效果肯定会更好,司法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度也将得到显著提升!”
赞举措:科技赋能效率高 司法加速展新貌
市人大代表毕菲在谈及法院报告时,眼中满是赞赏与感慨。她表示,两院报告内容充实,数据和案例丰富,充分展现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
毕菲作为基层法院的法官和代表,对法院工作的“加速度”赞不绝口。她指出,科技赋能司法,让诉讼服务、电子送达、裁判文书在线校验等司法便民措施得以高效实施,诉讼费票据电子化、网上立案率的大幅提升,特别是西城法院网上立案率高达60.5%,以及数字机器人的应用,都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毕菲继续分享道,速调快审机制的推行,使得纠纷化解的“加速度”同样令人瞩目。全市法院收案、结案同比增长,一年以上未结案件数量降至10年来最低水平。西城法院更是擦亮了“枫桥经验”的品牌,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赢得广泛赞誉。
谈及高效执行,毕菲激动不已。她表示,全市法院健全工作机制,规范执行行为,破解执行难题,特别是碳排放配额变现的执行案,成为了典型案例。全年执行到位金额显著,切实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展现了正义兑现的“加速度”。
毕菲还强调,法院报告为2025年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基层法院的代表,她将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努力缩短审判时效与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之间的差距,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代表们审议之时,智慧与热情并蓄,或献良策以资政,或点赞以表支持,或夸成效显辉煌,或提建议贵如金,更对举措赞不绝口。他们心系民生福祉事,情牵法治进程长,为两院工作添动力。我们坚信,首都法治建设必将再攀新峰,司法服务定将更加卓越,共绘公平正义之壮美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