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4日),朝阳AI智能体创新加速器在京落地,8家来自教育、人力资源等领域的AI智能体相关企业完成意向签约。作为中关村朝阳园重点打造的AI智能体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标杆平台,加速器目前已吸引30多家意向加速培育的AI行业创业者。
当一位小学老师为几天后的讲课做准备时,她的“AI助教”已经主动完成了备课初稿,她只需结合课堂和学生情况做一些个性化调整。在芳草地国际学校等全国150余家学校,文可AI的教育AI智能体已经“上岗”。
昨天,文可AI成为朝阳AI智能体创新加速器的首批意向入驻签约企业之一。“新年以来,曾经的潜在客户确认订单的数量成倍增长。”文可AI首席执行官汤杨说,AI赋能的不仅是教育行业,DeepSeek火爆之后,出版社图书伴生智能体业务也进入了快速增长期。通过入驻加速器,企业能够链接到各行各业的产业人才,这对智能体的发展十分重要。
所谓AI智能体,通俗而言就是具有智能的实体,它可以是一个程序、一个系统,也可以是一个机器人,能够自主感知环境、做出决策并执行。
2025年伊始,国产人工智能迎来前所未有的国际关注。随着DeepSeek、豆包等国产大语言模型的迅速崛起,全球目光纷纷聚焦于这一新兴领域。不少业界专家认为,作为大模型的重要应用形态,AI智能体将进入发展元年,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
朝科创公司总经理李祖义发布“朝阳AI智能体创新加速器”服务体系时介绍,成功进入加速器的企业不仅将获得空间保障,还将获得科技政务、应用场景、共性技术、科技金融、生态活动等多层面培育服务。例如,加速器将建立“政策直通车”机制,确保北京市及朝阳区的最新优质资源精准“滴灌”初创企业。
据悉,加速器将通过纯市场化运营机制,吸引知名科创大赛获奖项目、头部投资机构被投项目和30到45岁科学家创业项目,加速培育一批细分赛道的高成长企业。
中关村朝阳园管委会主任娄毅翔表示,朝阳区创新资源丰富、产业生态完善、应用场景广阔、高素质人才众多,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优势明显。目前,全区人工智能企业已突破500家,占全市总量的四分之一。
朝阳AI智能体创新加速器位于地铁15号线望京东站附近的金辉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