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农业新质生产力看北京|生态农场里的“低碳密码”

2025-03-07 17:02 千龙网

图片 1

“家人们看!这是今早刚摘的草莓,全部采用蜜蜂授粉,生物防治技术,我家孩子摘下来就吃,不用担心农药残留的问题。”今年3月的一天,北京昌平鑫逸农场80后的农场主郭红在自家的草莓大棚里开启线上直播销售,手机支架上的补光灯将带着露珠的草莓照得透亮。

图片 2

图片 3

农场部分草莓品种

走进鑫逸农场的草莓大棚,传感器显示屏上跳动着实时数据:温度19℃、湿度62%、二氧化碳浓度290ppm……“这些数字能帮农户精准调控水肥用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高级农艺师陈延华介绍道,“鑫逸农场可以说是全市122家生态农场的缩影,也是绿色低碳农业技术应用的‘样板间’。目前农场已完成温室智能化数字改造,进一步推进了节水节肥及污染防控。”

图片 4

草莓水肥技术指导(左:郭红,右:陈延华)

除此之外,鑫逸农场还全面采用有机废弃物循环再利用方式进行生态化管理,令这里每年产生的200吨尾菜真正实现零浪费零污染。“在我们农场,草莓秧、西瓜秧、叶菜等直接给这里养殖的动物吃,玉米秸秆经粉碎后还田,西红柿、茄子等果菜秧粉碎后与禽畜的粪便一起进行堆肥处理,形成有机肥后再次还田,还能让土壤更健康。”2024年以来,北京市聚力推进农业低碳循环发展,实现生态农场农产品稳产高质、综合效益全面提升。“以前花钱雇人拉秸秆,现在肥料自产自用,每亩省了200元。”郭红给记者算起了低碳账。

图片 5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

图片 6

玉米秸秆用于棚内覆盖或堆肥

图片 7

养殖废弃物作为饲料

图片 8

种养废弃物联合堆肥

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展示连栋温室,陈延华向记者展示了新型肥料、农业环境定位监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都市农业、低碳农业等方面的创新研发和成果,其中包括农业有机废弃物高效处理技术与试验;零排放简易基质种植模式、鱼菜共生系统模式等。温室年均布置各类试验150余项,为多篇(项)高质量论文、专利及成果提供条件支撑。被评为“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基地”等。“目前,北京市不断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对绿色低碳农业的扶持力度,在新技术研发、扩大技术应用面积,提升技术成熟度上下功夫。”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

图片 9

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展示连栋温室

图片 11

图片 10

农业有机废弃物基质化应用

图片 12

鱼菜共生系统

今年以来,北京市聚焦各区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推进包括绿色低碳农业提升行动在内的“八项行动”。下一步,全市将建立至少4个规模 500 亩以上的核心示范点,着力推动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土壤改良技术、控肥绿色增效技术、绿色防控技术以及固碳减排技术等绿色低碳农业技术的应用。未来,在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下,北京市绿色低碳农业的发展将会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助力北京农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采访结束前,记者随手摘下一颗红彤彤的草莓,咬破果肉的瞬间,清甜中带着阳光的温度——这或许就是绿色低碳农业最真实的滋味:不再是对抗自然的苦涩,而是与万物共生的回甘。(供稿: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

责任编辑:张晓宇(QL0001)作者:解雯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