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主席魏小东接受部分中央及市属媒体采访。他介绍,今年市政协将围绕建立可持续城市更新和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等11个重点议题开展协商,进一步加大“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工作力度,还将持续推动提案工作提质增效。
此外,市政协今年将推动“京华议事厅”活动在十六区政协全面铺开,把协商议事平台直接搭建到百姓家门口,打造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北京特色协商工作品牌,为推动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主席魏小东接受部分中央及市属媒体采访。张斯伟 摄
谈落实全国两会精神
为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魏小东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首先分享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民盟民进教育界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体会,并介绍市政协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的计划。他说,全国两会后,市政协将召开党组会议、主席会议、相关界别委员座谈会和区政协主席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在今年履职工作中,将抓好有关协商议政、民主监督议题落实,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有益参考;密切联系广大教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广泛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为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谈市政协2025年重点工作
今年围绕11个重点议题开展协商
“今年市政协的工作主要把握一条主线、围绕四个方面展开。”魏小东介绍,“一条主线”就是深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市政协将坚持完善“第一议题”制度,加强学习工作统筹,强化委员学习座谈会主阵地作用,加大“行走中的学习”等沉浸式学习工作力度,常态化开展委员读书、理论学习和政治培训,办好政协报告厅、委员讲堂、今雨书院等品牌学习活动,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究和宣传阐释,推动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四个方面重点工作包括,紧扣首都现代化建设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凝心聚力画好最大同心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政协制度建设和建设高素质的政协委员队伍。
此外,市政协今年将围绕11个重点议题开展协商,分别是:
1.协同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推动京津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2.构建赛事体系,持续推动首都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发展;
3.探索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抢占发展先机,增强首都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4.进一步扩大城市立体绿量,促进绿化彩化美化生态空间建设;
5.构建多元参与机制和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可持续城市更新和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6.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扩大农村有效投资和市场消费;
7.加强地下水位变化风险分析研判,加快建立地下空间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体系;
8.加强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为首都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9.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提升绿色经济国际影响力;
10.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11.北京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条例等立法协商。
谈民主监督
“每月一题”与党政部门同题共答同向发力
2023年,市政协创新开展了“各界委员齐参与 每月一题聚共识”常态化民主监督工作,组织委员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高频共性难点问题开展常态化民主监督。魏小东说,两年来,“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工作深入推进,3000余人次委员参与,47人次委员在市委深改委“接诉即办”改革专项小组月度例会上发表意见,报送社情民意信息56篇,提交提案20多件,为有关部门破解民生难题、办好民生实事提供了有力支持。委员们在参与“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工作中充分体现了心系“万家灯火”、情牵“柴米油盐”的深厚情怀和“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责任担当,真正在群众幸福感中找到了履职荣誉感。
魏小东结合“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实践总结说,提升政协民主监督实效,必须主动融入党政工作全局,必须发挥协商式监督优势,必须突出委员主体作用,与党政部门同题共答、同向发力,以政协所能服务党政所需、群众所盼,使政协民主监督成为党委和政府推进工作的重要环节,让政协工作真正嵌入首都城市治理实践。
魏小东透露,2025年,市政协将在总结前两年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开展好“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工作。“这项工作在1月初已启动,委员们报名踊跃,有近500人、1000多人次委员报名参加,占全体委员的65%。”
今年“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工作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提升实效。2025年接诉即办“每月一题”推动解决的13个重点民生诉求问题已全部纳入监督议题。市政协还组建13个议题监督小组,并首次将市政协综合部门纳入进来,与各专委会一道“一对一”为各议题监督小组提供支持和服务保障。各议题监督小组将根据“每月一题”的“一方案三清单”(问题解决方案、责任清单、政策清单、任务清单)内容,聚焦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集体调研外,也动员委员就近就便开展自行调研。运用委员工作室等平台,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广泛凝聚共识。发挥委员专业优势,深入研讨交流,提出务实、“解渴”、管用、管长远的办法。此外,制定“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实施办法是今年的一项重点任务。
谈学习工作
以读书群为载体搭建“24小时不落幕”的学习平台
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魏小东介绍了今年学习工作安排。他说,2025年,市政协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按照“年有计划、季有主题、月有报告、周有活动、日有交流”的总体思路,更好匹配学习形式和内容,常态化体系化推动政协学习走深走实。全年学习活动按照年度学习计划安排推进,形成市政协学习工作“一盘棋”工作格局。每季度围绕一个学习主题开展学习,每月组织一次政协报告厅、以“感悟思想伟力·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为主题开展“行走中的学习”。每周各专委会还将发挥基础性作用,结合履职实际,开展常态化委员学习。市政协还将以“团结在光辉的旗帜下”读书群为载体,搭建起“24小时不落幕”的学习平台,组织委员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
谈“京华议事厅”协商品牌
推动委员力量下沉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京华议事厅”是市政协去年创新打造的协商工作品牌。魏小东介绍,去年年底,海淀、丰台、通州、大兴等区政协率先开展了首批试点活动,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亮点纷呈,协商成果显著,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年将按照不唯数量重质量、不唯形式重内容的原则,持续推动活动在十六区政协全面铺开,打造扎根百姓身边,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北京特色协商工作品牌,为推动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谈及开展这项工作的考虑,魏小东说,此前,各区政协在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方面有不少创新探索,但欠缺全市层面的统一品牌和平台。“京华议事厅”旨在加强市区政协协同履职合力,形成整体效应,注重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将协商议事平台直接搭建到百姓家门口,通过面对面倾听百姓声音,“零距离”助力群众急难愁盼解决,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切实发挥人民政协制度优势,充分调动委员参与热情,持续推动委员力量下沉,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坚持党建引领,汇集各级政协委员、部门、企业、专家和群众等各方力量,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进团结。
谈提案工作
今年将建立重要提案摘报机制及时报送市领导
在介绍提案工作时,魏小东说,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期间,共收到提案1386件,审查立案1261件,其中集体提案156件、委员提案1105件。大会提案选题聚焦中心工作,提案质量持续提升,政协委员和政协各参加单位履职热情高。
“质量是政协提案工作的生命。”魏小东说,今年市政协将开展提案典型案例分析,建立重要提案摘报机制,遴选事关首都发展大局的部分提案建议,及时报送市领导,提升提案服务科学民主决策的时效。深耕“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协商品牌,创新节目形式,增加节目密度,同时将协商品牌向前端协商延伸。还将改进提案办理“回头看”工作,优化第三方评估工作机制,完善提案全流程向委员反馈机制。完善提案工作评选表彰、提案征集工作等制度机制,不断健全提案工作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