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下午,北京市东郊殡仪馆启动以“敬贤思亲,移风易俗”为主题的清明祭扫服务,拉开了公众开放日活动序幕。记者从活动现场了解到,今年清明期间,东郊殡仪馆集中推出免费提供丧礼策划、骨灰祭奠室、心理抚慰等35项便民利民举措。新京报记者 叶红梅
3月21日参观者在“生命驿站”进行VR体验。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陆续下调丧葬商品费用
据东郊殡仪馆新闻发言人修殿有介绍,东郊殡仪馆充分发挥国家一级殡仪馆的作用,全面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擦亮“亲情陪伴、服务无限”特色党建品牌,精心打造“卫艳茹殡仪服务民政技能大师工作室”“火化技能大师工作室”“康宁美护技能大师工作室”三个服务技能品牌。
“民生无小事,我们的惠民举措也不断深入。”修殿有说,东郊殡仪馆坚持“人民至上、公益至上”的服务理念,为满足不同群众的殡仪服务需求,推出6类惠民殡仪服务组合;通过统筹优化整合,调整收费服务项目,陆续下调丧葬商品费用。
修殿有表示,今年清明节期间东郊殡仪馆集中推出免费提供骨灰祭奠室、单枝鲜花、丧礼策划、骨灰寄存格位花篮换新、遗体整理和延长祭扫时间、提供预约代祭服务、提供心理抚慰服务等35项便民利民举措,持续强化基本殡仪服务的公益属性,切实减轻群众治丧负担。
“其中,遗体整理可以理解为遗体整容服务的简易版,今年清明期间,我们可以免费为逝者整理衣物和面部,这也是很多群众所期待的惠民措施。”修殿有说,免费提供骨灰祭奠室、丧礼策划、骨灰寄存格位花篮换新等服务,也都很受群众欢迎。
据他介绍,东郊殡仪馆的暖心服务不断升级,精心打造了智能管理服务平台,业务咨询热线24小时有专人值守,做到“有接必应、应接尽接”。同时,创新推出“阳光洽谈”模式;业务办理“一码到底”、价格公示“应公尽公”、骨灰寄存“机选格位”、收款结算“一键开票”,让群众办理丧事更放心、更省心、更便捷。
“生命驿站”沉浸式体验生命之旅
值得注意的是,东郊殡仪馆还有一处颇具科技感的生命驿站,由该馆与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合作建设,是中国殡葬文化建设专项的成果之一。生命驿站内设有五面沉浸式大屏,参与者可戴上VR眼镜和专用耳机,通过360度飞行体验生命从结束到回归自然的全过程。
开放日当天,社工李志华坐上交互座椅,体验了一场生命之旅。“我是以第三者的视角进入这趟旅程,目睹一个人进入小区、回到家中、突发疾病、进行抢救,抢救无效死亡后遗体被送到殡仪馆,他的家人朋友对他进行告别,然后火化,最后他变成了一颗星星。这是一种很特别的体验,我的第一感受是要珍惜生命,以后我也会更好地面对离别。”李志华说。
在为逝者服务的基础上,今年东郊殡仪馆还开放了专门针对殡葬职工的线上“生命驿站”。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政策与文化研究室主任王永阔表示:“殡仪馆应该成为传播生命文化的殿堂,‘生命驿站’可以开展死亡教育,也为殡葬从业者提供心理支撑。”
他表示,在殡葬行业,从业者长期直面生命的终点,承受着独特的心理压力与情感挑战。为了帮助这一群体更好地关爱自我、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殡葬职工的线上“生命驿站”应运而生,结合心理学理论与行业实践,通过科学引导情绪管理、压力疏解和自我觉察,帮助职工构建可持续的心理韧性,增强职业适应力与生活幸福感,为治丧家属提供更加专业、更加优良的服务。配套开发的评估问卷数据显示,参与线上“生命驿站”的职工在生命意义感、积极情绪及职业价值感方面均有提升。
记者了解到,东郊殡仪馆先后被评为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职工的专业能力突出。据不完全统计,该馆已有86人取得相关殡葬技能等级证书,2人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1人获得北京青年五四奖章,1人被评为全国殡葬工作先进个人,1人获得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在去年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组织的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职工吴冲荣获火化师赛项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