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宋词奶奶”钮薇娜:选择认真地老去

2025-03-28 00:30 新京报

来源标题:“宋词奶奶”钮薇娜:选择认真地老去

姓名:钮薇娜

性别:女

终年:96岁

去世原因:因病去世

生前身份:高级建筑师

她是梁思成的弟子,费孝通的同乡,新中国培养的最早一批建筑学家。她是古建筑的保护者,曾经建议保护的南方小镇,如今已经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她也是退休后远赴海外学习生物学的“新学者”。

她叫钮薇娜,年近九旬时,她干了一件平生不曾干过的事情,在网上讲“宋词”,随即走红网络,被网友称为“宋词奶奶”。她讲解宋词,喜欢把文字放在苍茫的历史和广阔的空间中,去检视,去品味,去映照每一个人的生活,就好像她喜欢苏东坡“大江东去”的豪迈一样,又好像她喜欢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的宏丽一样……

2025年3月27日下午1点52分,年近97岁的钮薇娜,在京北一家养老社区中因病去世。记者从钮薇娜助手处获悉,就在2024年12月查出病情前,她还在养老社区为老人们讲“宋词鉴赏课”。 新京报首席记者 周怀宗

年近九旬

在养老社区开讲宋词

2017年,年近九旬的钮薇娜住进京北一个养老社区,在那里,这位和建筑打了大半生交道的老人听到了一堂“古诗文鉴赏”课程,勾起了她儿时的记忆。她曾经回忆,高中时,她在兰州,老师是个老夫子,喜欢诗词,也教授他们许多诗词,受老师的影响,许多名篇她都背得滚瓜烂熟。如今退休了,有空了,她想重新捡起来。

一边学习,一边研究,她写下了许多笔记,也有了更多的感悟,她想把这些感悟也告诉别人,就在社区的帮助下,开起了“宋词鉴赏课”。

钮薇娜的宋词课别具一格,她用“建筑工程表格”的方式图解宋词,先搭框架,把宋朝三百年的历史变成梁柱,再把一个个词人、一首首宋词,放入框架中,重新梳理和发掘,这使得她的课程变得与众不同,每一个词人,每一首词,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在历史的洪流中,映照出千古流传的情怀与思想。

“钮老师讲宋词不是只讲词本身,她讲时代背景,讲词人的人生经历,有故事也有知识,长辈们特别爱听,”社区员工许宁是钮薇娜的“助教”,“钮老师备课特别认真,手稿写得工工整整,我负责把课程内容做成PPT,把讲课提纲打印出来,再制作海报等等,每次上课,钮老师都是卡着点儿来,她自己推着助步器从三号楼到二号楼活力区要几次上下楼,每次来后第一句话就是,‘对不起大家,电梯太慢了。’”

2020年,利用社区的直播设备,她把课程搬到了网上,没想到一举走红网络。她的讲述总是能贯穿历史的长河,激起人们血脉中的家国情怀,因此被网友们称为“宋词奶奶”。

少年颠沛

辗转成为梁思成学生

钮薇娜是太湖女儿,父系家族和母系家族都是太湖周边的书香世家。钮薇娜1928年5月21日出生在南京,其父钮泽全当时在南京一家军事技术学校任教,1929年4月调任天津机务段段长。1934年4月,钮泽全升任平绥铁路南口机厂厂长,钮薇娜来到南口(现北京昌平区南口镇),在这里她开始读小学。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钮薇娜随母亲、弟弟妹妹们回家乡避难。上海沦陷后,近在咫尺的吴江也不安全,钮薇娜和家人频繁地更换地方,一个个更小的镇,南麻、严墓等,然后再是乡间。有时摇船,有时全凭双脚……辗转许久之后,到达上海,“自黎里镇摇小船进入了上海租界……头一个晚上华灯初上时,我只觉得那灯好亮好亮,亮得刺眼。已经半年多未见电灯了。”

战火已烧遍大半个中国,此后,钮薇娜又跟着父母辗转多地,去过兰州、青岛等地。“自幼跟随父亲迁徙各地,几乎少有在一地停留超过四年的,在不停的迁徙中,我长大了。”钮薇娜写道。

1946年7月5日,钮薇娜负笈北上,先考取燕京大学,在燕京生活了两周后,清华大学电机系的录取通知书也来了,钮薇娜又进入清华电机系学了一年,感觉兴趣不大,便找到当时清华建筑系的主任梁思成,要求转系,没想到居然成功了。“梁先生1947年暑期回国,带回了国外最新的教学理念,又有多年对中国古建筑的发掘、探索和研究,他讲授的中国建筑史、雕塑史,完全是他自己的创建。听过他的课终生受益。”钮薇娜写道。

1951年1月毕业,钮薇娜被分配到一家建筑公司,梁思成、林徽因是这个公司的顾问,公司要在附近建一个工作室,钮薇娜做林徽因的设计助手,林徽因身体不好,钮薇娜每天就去她的家里上班,大约两周时间,就帮林徽因画出了图纸。

青年筑城

护住一座古镇

钮薇娜的丈夫杨延昕是她的清华校友,毕业后在北京石油学院教书。1969年北京石油学院搬迁到黄河岸边的胜利油田,钮薇娜随丈夫也来到这块盐碱地。在那里,钮薇娜被调去担任设计任务,与其他同志合作,短短几年内设计了很多建筑并建成使用,其中大礼堂和图书馆在2021年被定为东营市首批历史建筑,挂牌保留。

1983年深秋,钮薇娜正在家乡吴江一带调研江南民居,在黎里镇调研时,面对将被拆除的古镇,她和同事尚廓提出了保护古镇的建议和设计示意方案。适逢费孝通教授也在做吴江松陵镇小城镇研究。钮薇娜就把建议书交给费孝通,并请他转交吴江县委县政府。如今,黎里已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称号,成为旅游胜地。

1988年,钮薇娜正式退休,离开工作岗位。她的两个孩子当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心中牵挂,1988年8月,60岁的钮薇娜搭上赴美探亲的航班。本来就是一个探亲之旅,多则一年,少则半载,结果阴差阳错,不仅留了下来,还获得了工作许可。

1990年4月,62岁的钮薇娜拿到了工作许可,在西北大学女儿所在的一个分子生物实验室做助理,具体工作是做蛋白结晶,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钮薇娜找出一本大学生物学教材,恶补分子生物学。果然有效,以后的工作她渐渐获得了认可,实验室教授茹碧说,钮女士在不长的时间内学做各项技术工作,做出正确数据,对她的研究帮助很大。

在西北大学打工10余年后,获得二次退休。所谓叶落归根,2004年,在美国工作生活16年后,钮薇娜跟老伴回到北京。

暮年传灯

过自己想要的一生

2017年元旦,在北京一处单元房生活多年之后,钮薇娜来到昌平南邵一个养老社区。也许是冥冥中的天意安排,南邵距离南口仅十几公里,南口是钮薇娜在父母羽翼下度过童年的地方,兜兜转转近一个世纪,又回来了。

社区有专门成立的学院,请居民担任义工教师,给其他居民开课,课程根据讲师特长设置。

得益于年少时的教育经历,她对古诗文鉴赏和时事特别有兴趣。恰逢古诗词任课老师因身体原因不能继续讲下去,社区工作人员就邀请她接棒续讲。

2017年下半年,钮薇娜开授第一堂课,到2024年底最后一次,她的“宋词鉴赏课”整整开了7年,授课超过200节。

视频上网之后,“云讲解”宋词课溢出社区,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甚至她在美国的朋友们都收看,流量达1.5亿。她成为社区里的“网红主播”。

2022年,钮薇娜将“宋词鉴赏课”的讲义进行修改,正式出版《婉约豪放三百年》一书,这是她70岁后著编的第四本书。

2024年12月10日,钮薇娜在社区讲了最后一节课,讲宋词集大成者周邦彦,讲他写“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是吴地人,钮薇娜故乡亦在吴地,但或许,钮薇娜并没有像周邦彦那样,怀有强烈的离乡之叹,90多年的时间里,她经历过年少时的动荡颠沛,经历过新中国快速变迁的历程,曾走过万里河山,也曾长居海外。“我觉得人的一生应该是在永远学习中,我要主动去学习。”钮薇娜生前接受采访时这样说。她总是在时代洪流中,秉守精神韧性,少年读诗,青年筑城,暮年传灯。在一张卡片上,钮薇娜写了这样几句话:

对时间最好的珍惜

就是以自己想要的方式过一生

就是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

做能让自己感到快乐和有意义的事

选择认真地老去

责任编辑:张思宇(QX0007)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