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召开。会上,北京市监察委员会主任陈健作了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的报告。2024年以来,全市监察机关以办案带动全局,共查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8880个,立案4122人、处分3091人,留置344人、移送检察机关289人。深入整治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安全生产领域和为基层减负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着力抓好整治骗取套取社保基金等15件具体实事,通过查办有影响有分量的风腐案件,推动办好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
学生的“小餐盘”是家长心中的“大民生”。报告指出,市监委在全国率先将幼儿园、在京高校一体纳入整治工作,重点纠治挤占挪用学生餐费、收受第三方服务企业和供应商贿赂、食品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等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89个,立案148人,已处分101人。严肃查处某供餐公司“围猎”多所学校相关人员问题。督办大兴区某学校食堂建成多年未投用,致使2000余名师生长期吃盒饭问题,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教育、市场监管、财政等部门联合制定修订中小学食堂管理、校外供餐管理和食品安全规范化操作指南等12项制度,西城、石景山、延庆等区投入资金5.92亿元改造提升960所学校食堂设施设备。经过整治,“校园餐”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所有外供餐学校全部实现“桶餐到班”。
在治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方面,严肃查处挪用私分集体资金、滥用职权处置集体资源、贪污侵占集体资产等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865个,立案421人,涉及374名村级“一把手”,已处分345人。农业农村部门清理整改超长期、超低价等问题合同7580份,联动追回欠款7.93亿元,化解债务13.29亿元,整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问题709个。
医疗领域,市监委严肃查处医疗、医药、医保工作人员违规帮助药品进医保目录、违规进医院销售和挂网销售、违规设立准入事项等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622个,立案162人,已处分140人。卫生健康部门以案为鉴,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推动140家医院的181项检验结果、300项检查结果线上互认,节约群众检查检验费用8000余万元;197家医院与114预约挂号平台直连;心脏、骨科、眼科、口腔等4类常用耗材价格降幅60%以上,1200余种医保乙类药品在社区医院按照甲类药品报销规则报销,每年减轻群众负担近5亿元。
纠治民生保障领域突出问题,市监委查处社保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04个,立案58人,已处分45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追回1.1万余人多享受社保基金超2亿元,为1.2万余名劳动者追回工资1.4亿余元,向万余名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1150万元。市监委查处社会救助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89个,立案23人,已处分15人,推动追缴165户违规领取低保金380余万元。
2025年,市监委将坚持“双联双办双保障”,查案件、推改革、促发展、惠民生,保持力度不减、尺度不松、标准不降,更加有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具体来说,市监委将坚持靶向纠治顽瘴痼疾不放松,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抓好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医保基金管理、养老服务突出问题“三个专项整治”,继续深化“校园餐”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查、改、治”一体推进规范基层行政执法专项治理、安全生产领域专项整治等市级整治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