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2025中国科幻大会开幕式在北京石景山区首钢园四高炉开幕,浑厚的工业建筑与炫酷的科幻艺术场景在这里完美交汇。承载着放飞梦想与创新发展的使命,作为国内独具规模性、前沿性的科幻行业盛会,中国科幻大会从科幻之城再度出发,在科技革命的浪潮中,引领中国科幻走入新的历史纪元。
科幻盛宴亮点纷呈
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之一,2025中国科幻大会于3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举办。大会以“科学梦想 创造未来”为主题,设置开幕式、专业性论坛、赛事类活动、产业促进活动和群众性活动等5个板块30余场活动,大会坚持在专业化、国际化、前沿性和广泛性方面加强统筹谋划和资源联动,突出科幻科技交流和创新成果展示,搭建科技界、文化界、产业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推动重要项目合作和人才、机构落地。今年是中国科幻大会第五次在石景山区举办,石景山区始终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办会,将传统的工业风与浓厚的科幻感融汇共生,将前沿科技与科学幻想有机融合,将会议会展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进,为大家呈现一场亮点纷呈的科技盛会。
3月28日上午10时,《我们·智慧·AI》科幻主题秀正式拉开了2025中国科幻大会大幕。融合虚拟现实XR、裸眼3D、沉浸式空间投影等技术,结合高清晰度渲染影像,营造身临其境、创新无限的独特体验,具身智能技术让“幻幻”从数字人走向现实,向现场嘉宾展示了科幻与科技、科幻与生活、科幻与未来的无限可能。
星河璀璨,未来已来。开幕式上,一批引领科幻产业未来的成果落地。再携手,启新程!中国科协和北京市政府签署新一轮《促进北京科幻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深化合作推动科幻技术与科幻产业迭代升级,致力于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产业发展“北京范式”。
为不断拓展科幻合作伙伴“朋友圈”,“科幻合作伙伴计划”全面启动,通过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引导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加强科幻产业宽领域、全链条布局,为北京科幻产业走向世界注入强劲动力,带动引入一批重大项目、平台、活动,并作为双方新一轮战略合作的支撑,夯实北京在全国科幻产业领域的引领地位,提升中国在世界科幻产业领域的影响力,使北京成为与世界科幻产业接轨的前沿阵地,引领全球科幻产业发展潮流。
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率先应用,一批未来应用场景在石景山首钢园加速落地,“北京未来数字空间创新试验区”正式揭牌,使北京科幻产业集聚区进一步成为创新试验的前沿阵地、政策先行先试的理想沃土。
开幕式全面回顾了五年以来中国科协和北京市政府推动科幻产业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发布了《2025中国科幻产业报告》和中国首部在太空拍摄的实景电影《窗外是蓝星》,在“科幻·中国”大咖说环节,知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窗外是蓝星》导演朱翌冉与企业家史晓刚共同开展了一场精彩的前沿对话,深入阐述对科幻与现实科技关系的深入思考,畅谈中国科幻的未来之路。
科幻产业活力无限
五年成势,智启未来。自2020年中国科协与北京市签署《促进北京科幻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以来,中国科幻大会已连续5届在石景山区首钢园成功举办,这里特有的工业遗存与前沿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让这里成为中国科幻大会的“最佳举办地”。
五年间,围绕开幕式、专题论坛、科幻专题展、科幻活动等方面开展百余场活动,到访大会的公众人数从2020年的近万人增至2024年的六万余人。在这里,科幻创作大师、科学家、科幻产业政策研究者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将目光齐聚石景山,共谋科幻产业发展方向,共商科幻产业建设之路。这场“科技+想象力”的视觉盛宴带领越来越多的公众走进未来“科幻世界”,近距离感受科幻魅力。
“以会促产,以会兴业”,石景山区以首钢园为核心,着力构建全国领先的科幻产业发展高地。坐落在首钢园金安桥二号楼的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重点孵化和加速科幻产业核心技术,发挥科幻产业关键技术、原创人才、场景建设三大关键要素对接的桥梁作用,提升科幻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了“类研究院+孵化器+加速器+产业集群”产业服务链。目前,石景山区已建成产业空间20万平方米,核心区集聚咪咕文化、当红齐天等科幻上下游企业130余家,全区科幻企业总数突破200家,2024年实现收入150亿元,企业数和收入均占北京市总量近三分之一,成为北京市科幻产业核心区域,探索了科幻产业发展“石景山模式”。
科幻产业是一项以科幻创意的创造与运营为核心、以视听和沉浸场景为载体的“科技+文化”复合型产业。石景山区以应用场景建设为牵引,建成动作捕捉、5G+AR开发、空间音频、数字人开发、3D云渲染等十余个公共技术平台,不仅为科幻影视和游戏提供了技术支持,还推动了相关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虚拟动点动作捕捉技术成功助力《黑神话:悟空》游戏出海;凌云光实现XR设备国产替代;当红齐天打造的全球首个工业遗存XR乐园“SoReal科幻乐园”入选全国“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项目等成果的转化落地,进一步推动了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科幻产业一路发展至今,早已不局限于文学领域,其衍生出与影视、游戏、文旅、教育、科技创新产业等密切相关的“科幻+”新业态,多领域、多形式的跨界融合,成为科幻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石景山区以中国科幻大会举办为契机,着眼于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积极推动“1+3+1”产业体系向“2+4+4”产业体系迭代升级。科幻产业作为石景山四个新兴产业之一,正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推动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打造更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科幻之城。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落地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基地、深空探测实验室,推动技术交叉应用,为科幻产业升级提供强大动力。
历经五年的蓄势与突破,石景山区以首钢园为核心、以中国科幻大会为引擎的“科幻之城”已初具影响力,未来,石景山将围绕高效办会、顶层设计、政策扶持、资源整合、创新生态五个维度,完善“科幻+”产业生态,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加速向全市千亿级科幻产业集群迈进,为中国科幻产业发展提供“石景山路径”。
科幻沃土助企腾飞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产业活力的源泉。凌云光·元客视界利用虚实融合技术赋能,在今年央视春晚歌曲《栋梁》中完美演绎了中国古建之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现象级游戏作品《黑神话:悟空》中,悟空等角色酷炫的技能动作背后,是虚拟动点科技企业自研的动作捕捉技术的加持,该技术使整部游戏动作制作效率提升超过30%。在科幻之城加速崛起的同时,一批批来自石景山的科幻企业成为业界“明星”,这背后的密码是石景山区与科幻企业的携手同心、双向奔赴。
以用心服务,激发创造创新活力为目标,石景山区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重要抓手,将企业呼声变为行动“哨声”,全力打造“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环境。科幻产业量增质优,瞄准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绘制产业图谱,强招引、优服务,科幻企业数量和产值较2020年增长超5倍。营商环境润企无声,将科幻重点企业纳入全区一体化综合监管“无事不扰”清单;用好“服务包”机制,全力解决企业诉求。
强化资金支持,石景山区设立全国首支投向科幻产业的股权投资基金——北京首石科幻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优先投向石景山区科幻相关企业和项目;设立科幻产业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科幻产业发展。通过“资金支持+资源导入+全方位赋能”模式,充分发挥“汇聚产业、汇聚税源、汇聚资本、汇聚人才”作用,实现从“输血”到“造血”。拓宽招引路径,汇集专业英才。石景山区深入实施“景贤计划”,持续“招千贤、纳万才”,打造人才引育用留“1+1+N”政策体系,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做好全市唯一的虚拟现实职称评审工作,拓宽科幻相关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相继落地中国科幻产业研究中心、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吸引刘慈欣、尹超、郑军等科幻作家工作室和饶晓志、郭帆、龚格尔等科幻影视创作者工作室入驻,持续鼓励科幻人才集聚和创意创新产出。全力做好刘慈欣等科幻人才引进办理工作,坚持“引、育、用、留”,营造科幻产业发展良好生态。截至目前,石景山拥有企业超过6万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千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近400家。通过以产业吸引人才,用人才造就产业,进一步赋能全区高质量发展。
科幻文化全民共享
航空主题特展、深空探测之旅……2025中国科幻大会期间,“时尚+酷玩”的科幻文化消费新场景,将为市民游客解锁科幻“潮玩”全新玩法。
覆盖全年的2025北京科幻嘉年华活动,以首钢园四高炉为主场,通过互动式体验,设置“一季、一节、一展、一市集、一路线”等科幻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助力北京打造有影响力的集科幻、文旅等多业态于一身的新地标、新名片。
“2025潮幻奇遇季”通过航空主题特展、科幻体验和消费活动等多种模式,让更多公众体验科幻科技魅力,激发科学兴趣,创造全年龄受众的活动体验和消费场景,构筑潮幻奇遇季消费新生态。
在三高炉南广场落地泡泡玛特MEGA SPACE MOLLY地球女儿科幻主题大型IP装置,装置本体高8米,占地约70平方米,形象设计融合了太空探索、地球生态等元素,展现了科幻与潮流文化的完美融合。该装置在科幻大会结束后将保留陈列,持续烘托园区整体科幻氛围。围绕IP装置的网红效应,还将邀请知名科幻作家到场,面向广大“幻迷”,举办科幻作家签售活动。结合科幻主题,在首钢园三高炉、一高炉南广场等区域启动“永不落幕的科幻大会”系列活动,包括时尚科幻主题时装周、时尚科技机器人展和时尚高炉主题灯光秀,多维度营造浓厚科幻氛围,促进服务消费提升。
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幻聚·多维宇宙”沉浸式科幻展将首钢园工业遗存料仓一层至三层设计打造成具有科幻感的时空交错的体验空间。展览展示区域包括七大沉浸式科幻星球——恐龙危机星球、节奏特工星球、机械公敌星球、遗迹守护者星球、星际奇航星球、梦之海星球以及山海星球。玩家可在2000余平方米空间内体验多种沉浸式科幻技术,享受一场极具震撼的视、感、听等感官盛宴。
依托中国科幻大会,联动餐饮、酒店、娱乐等业态,推出“星际特供套餐”“星港电音派对”等特色消费主题,发放“科幻+”消费券,构建“星际生态圈”,形成场景互通的消费内循环,不断提升游客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