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电梯已成为人们日常出行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据统计,截至2024年末,北京全市电梯保有量已达到31.5万台,其中居民住宅电梯占比高达50%。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时间超过15年的电梯约有8.7万台,居民住宅老旧电梯就约占4.5万台。这些老旧电梯基数大、增长快、服役时间长,安全隐患日益严重。据了解,2023年北京全市共收到群众电梯相关诉求37509件,其中89%反映的是老旧电梯运行不稳定、故障频发、因故停用,以及物业管理、维修不到位等问题。
“居民住宅老旧电梯安全监管”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2024年,针对以上实际情况,北京市政协“居民住宅老旧电梯安全监管”议题监督小组深入调研,积极作为,为推动解决老旧电梯安全问题注入政协智慧。
深调研,找准问题
只有深入群众,才能找到问题的关键。议题监督小组把调查研究作为工作的“重头戏”,下足了功夫。在北京市政协委员张树森、潘业辉、程昌宏三位召集人的带领下,议题监督小组组织开展了走访、现场调研、现场观摩、专题座谈等各类活动,深入多个社区,与居民、物业人员、维保人员面对面交流,倾听心声。
去年5月,市政协副主席崔述强带领市政协委员深入社区,委员们走进电梯间,查看电梯运行情况,与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围坐交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此外,议题监督小组还积极走进职能部门,了解居民住宅老旧电梯安全监管的运行机制。去年10月,小组选派代表参加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主办的接诉即办“每月一题”工作调度会,现场了解“居民住宅老旧电梯安全监管”工作。
调研发现,目前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申请存在支取使用困难的“堵点”。多产权房屋数据混乱,部分早期售房单位未缴存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相关政策滞后,难以应对如今复杂的情况。安全责任落实也存在漏洞,有的小区没有物业进行管理,有的对电梯维保单位监督不力。议题监督小组认为,2008年发布的《北京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也亟须调整。
聚合力,共谋对策
“各界委员齐参与 每月一题聚共识”是市政协助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2024年12月,以“居民住宅老旧电梯安全监管”为主题的直播节目在新闻媒体上播出。相均泳、田晶鑫委员作为议题监督小组代表,和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高念东在节目中面对面协商提案办理。相关内容引起广大网友关注,登上北京同城热搜榜第一位。市政协主席魏小东在现场给予高度评价,表示提案办理协商在凝聚共识和建言资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议题监督小组建议,首先应积极推动政策法规的修订完善。呼吁相关部门修订《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交存、补建、归集和续筹的具体路径,让资金的使用更加规范、便捷。同时,做好北京市相关政策的跟进,确保央地政策协同。建议市政府修订《北京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形成《北京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明确居民住宅电梯各方的责任,建立健全电梯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从电梯选型、设计到使用、维护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
议题监督小组还提出,要建立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明确重点监察单位,增加检查频次,细化电梯抽查事项和内容,让监管更加精准、有效。加快智慧电梯平台建设,打造全市统一的智慧平台,实时监控维保单位的工作流程和质量,减轻监管压力。
不少委员在自己居住的社区或附近社区也开展了大量自主调研,与居民、物业员工、维保人员亲切交流,形成了多篇社情民意信息,提出建立“区级统筹、街道主导、社区协调、居民议事、社会参与”的联动长效机制,探索采用房屋维修公共资金增值部分购买“电梯养老保险”等,为老旧电梯安全监管建言献策。
让议题监督小组高兴的是,目前北京市老旧电梯安全监管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民主监督不止于此。委员们表示,将认真履职尽责,持续守护居民的“电梯安全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