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北京:站在“一米”高度看城市 “童声”为灯市口大街改造献计

2025-04-08 07:21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站在“一米”高度看城市 “童声”为灯市口大街改造献计

一条大街改造在即,街上日常通学的孩子们有什么想法?

近日,“一米声音——儿童责任规划师提案征集”评选活动在灯市口小学举办,来自灯市口大街沿线4所中小学的17名同学通过前期调查,以小小责任规划师的身份展示提案设计,为灯市口大街改造贡献“一米声音”。

孩子们绘制通学地图。东城区城管委供图

改造聆听孩子们需求

“一米声音”指的是什么?北京市东城区委常委、副区长孙扬说,“儿童视角独特,他们站在一米左右的高度看城市,能发现大人注意不到的细节,儿童对城市的需求也与成人不同,而这些往往被忽视。这需要我们俯身下去,贴近一米,用心倾听。”

灯市口大街正是青少年儿童的聚集地。大街长约550米,北侧集中景山学校、灯市口小学、二十五中学、一六六中学、东华门幼儿园等5所学校幼儿园,在校师生6100余人。

大街东口可通往协和医院,西口可通往王府井、故宫等文旅景区。根据调查,早晚高峰期间仅通学人流瞬时可达1万余人,也成为备受关注的市级交通堵点之一。高峰期人车交织、行进缓慢、交通安全隐患以及公共空间狭小等问题长期困扰周边居民和单位员工。

今年,东城区城管委计划对灯市口大街及周边公共空间进行改造提升。提升范围东起东四南大街,西至世纪大厦,整体改造面积约2.9万平方米。

百余学生中遴选好方案

3月初,设计单位向景山学校、灯市口小学、二十五中学、一六六中学的孩子们发出提案征集,共有152名学生报名,最终遴选出7组共17名同学的方案。

“我们每天都要从首都剧院门口过马路,上学时间,车流量很大,这里虽然设有斑马线,但是独自上学或者由老人接送上学的同学,过马路时比较困难,有安全隐患。”来自灯市口小学的张信志、张珺贺二位同学联合提出“增设信号灯”的提案。

挖地下通道?建过街天桥?增设普通信号灯还是按钮式红绿灯?两位同学开展头脑风暴。他们询问身边多位同学、家长以及辅导老师,围绕施工难度、使用方便度等维度开展对比打分。最终,按钮式红绿灯高分胜出。

“安装按钮式红绿灯,施工难度低,工期短,使用方便,有人需要过马路时按下按钮,20秒变成绿灯,快速通行。”张信志说。他们还建议将这个红绿灯向南移动30米,避开人流交叉点。

“快进快出”成通学刚需

孩子们的提案中,都提到东四南大街与灯市口大街交叉的丁字口。这个丁字口,是王府井商圈与崇雍大街之间重要交通通道,也是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路。

“我家到学校距离约1.3公里,妈妈骑电动自行车带我上学,一到丁字路口拐弯就特费劲,直行等红灯的车会堵住右拐的车,自行车、小轿车相互抢道,很危险。”景山学校的朱珠说。“我发现在上学路上有大概三分之一的时间消耗在东四南大街上,究其原因是早上上学时车流量变多,导致红绿灯的等待时间变长,我们希望能‘快进快出’。”来自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的杨乐川同学说。

多位同学都就这个丁字路口提出改造意见:隔离缓冲调整、设置自行车右拐专用通道、灯市口大街设定潮汐车道、在晚高峰时段增加灯市口大街上的公交投放或采用快慢车套跑……

“孩子们的感受是交通压力的直观体现,这个关注点也是我们根据前期调查确定的改造重点。”集齐孩子们的设计后,细致归类,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副总李利和同事们发现,“在孩子们看来,灯市口大街的改造应优先保障通学通勤的‘快进快出’,其次是设施和公共空间的安全,最后是公共空间的美化延伸利用。这将成为大街改造的重要参考。”

下一步,东城区将针对孩子们提出的痛点,着手制定具体的改造方案,并继续支持孩子们参与后续的方案评审、施工改造、监督旁站、验收体验等工作环节,助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作者:李瑶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