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些曾经停运的铁路车站,近年来在旧址上重建,迎来新的“生命”。今年春运,北京朝阳站、北京丰台站、清河站这三座迎来新生的车站更是创下单日客流纪录,尽显大站风范。
往事沉浮,历久弥新。这三座车站旧貌换新颜,服务也更加智能、精细、贴心,构建起京城铁路大枢纽的新格局。
星火重燃
前世▶运送物资不断 见证了首都发展
朝阳区东四五环之间,一座中式重檐庑殿风格的车站每日迎来送往,京哈高铁从此引出,这里就是北京朝阳站。很多正享受着车站便利设施的旅客可能并不知道,如今的客运大站曾是一座货运小站,曾用名为星火站。
1966年,酒仙桥南星火人民公社附近,一座工业车站落成,因地点而得名“星火站”。这里距离北京火车站12公里,距离东四环仅1.5公里,主要承担的是货运任务,只有少量客运列车在此停靠。那时的星火站,连接着周围东北郊粮库、棉花储备库、粮油仓库、热电厂等,土特产、木材、粮油、煤炭、钢材等货物从此运进运出,为当时首都的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周边厂房迁走、楼房拔地而起,星火站停止了客运,货运也越来越少。
铁路六次大提速后,这座车站更是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北京朝阳站端庄大气。记者 安旭东 摄
今生▶营造城市客厅 连接北京和东北
按照最初的设想,京沈高铁在北京境内的始发终到站为北京站。2013年7月30日,北京市建设工程信息网发布消息,为避开周边密集的居民小区,京沈高铁始发站计划由北京站变为北京星火站。为了更好地服务朝阳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辐射效应,2020年6月,使用了54年的星火站“改头换面”,更名为地域指向性更强的“北京朝阳站”。
金瓦盖顶,灰砖墙体,超大折线玻璃幕墙环绕,宛若一扇巨型“屏风”……2021年1月22日,北京朝阳站正式投入使用。
走进北京朝阳站,古韵十足的车站亦不失现代范儿,与老站的小楼平房相比更显端庄大气。站房建筑面积18.3万平方米,是一座拥有7站台15线的大型高铁车站。车站站台层548组中式“藻井”吊顶,让往来旅客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14个出站通道之间,14座落地灯与吊灯交相辉映,营造出温馨“城市客厅”的氛围。
如今,这里每天主要开行发往哈尔滨、沈阳、赤峰等地的高铁列车,承担着北京至东北地区的客运任务,近期还增开了发往承德、密云方向的环京高铁列车。北京朝阳站未来计划将客运专线、普速铁路、市郊铁路东北环线、城市公交、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融为一体,形成北京东北部地区新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开站4年多,北京朝阳站站内站外服务不断提质升级。“最大的变化就是地铁3号线开通,去朝阳站不用打车了,省钱不说,还不用担心堵车。”经常往返于北京与沈阳的包先生说。去年12月,地铁3号线、朝阳站枢纽同步启用,乘客换乘接驳更方便。
贴心服务
开启孕妇专属安检通道
北京朝阳站党支部书记王强介绍,车站客流高峰期,智能机器人也当起了“客运员”。旅客迷路了,可以直接向机器人提问,其能理解、回应数百种旅客常见问题。在进站安检前,车站工作人员还会发放“准妈妈”提示牌或提示贴,开启孕妇专属爱心安检通道,实施人工手检,打消孕妇旅客出行的顾虑。
爱心服务区内,300余平方米的区域经过改造焕然一新,还多了电视、冰箱、饮水机,候车体验更加舒适。安检仪处置岗旁,便民寄件柜方便旅客邮寄禁止携带乘车的物品。
丰台复苏
前世▶客货运输繁忙 曾核定为特等站
西南三环外,北京丰台站坐落在老丰台站东货场的位置。在新站房西侧约一公里的位置上,丰台站老站房岿然矗立,与新站相互守望。这里饱经岁月风霜,见证了铁路百年发展史。
“首都南大门”“北京的第一座火车站”,说的正是曾经的丰台站。时间追溯至1895年,清政府兴建津卢(天津至卢沟桥)铁路,年底修至丰台并建站。京汉铁路、京奉铁路、京张铁路相继接入丰台站,丰台站成为三条重要铁路干线的交会点、接轨站,客货运输业务十分繁忙。
上世纪50年代,丰台站改造后重焕生机,变身首都的重要门户、华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还被核定为特等站,开办客货运输等业务。火车站带来商机,由于人员、货物密集,丰台站周边服务业极大发展,丰台站所在的正阳大街跃升为丰台的商业中心,被称作“丰台第一街”。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老丰台站的发展一步步陷入瓶颈,客货运业务也慢慢移交给北京西站等站办理,车站被按下“暂停键”。2010年6月13日,丰台站贴出公告,宣布自6月20日起停止办理客运业务。
2010年6月20日,丰台火车站停办客运。前一天,铁路迷到车站买票留念。记者 饶强 摄
2022年6月20日,全新的北京丰台站开通运行。记者 安旭东 摄
今生▶集约整合资源 高铁普速重叠跑
2022年6月20日,全新的北京丰台站在万众期待中开通运行,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铁路枢纽客运站。
新建的北京丰台站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相当于56个标准足球场,中轴对称,规整方正,十分壮观。屋面挑檐带有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外立面的陶板幕墙肌理对应老北京的砖墙肌理,麦穗黄色的陶板寓意丰收、喜庆、辉煌。
北京丰台站承担京广高铁以及京九、京广、丰沙、京原、京沪、京哈、京包线普速线路的始发终到作业,日均接发旅客列车79对。
顶层跑高铁、地面跑普速、地下通地铁……这里是国内首例高铁普速双层车场站房。这种设计不仅节约了土地,还集约整合了交通资源配置,减少了城市交通基础建设成本。车站还设置了基于北斗卫星的监测体系,对温度、雨量、风速等环境情况和玻璃幕墙、易锈蚀钢构件等健康情况进行不间断监测,提供可视化管理及分析。
精细服务
增设快速换乘标识90个
近期,细心的旅客可以发现,北京丰台站二楼候车区东北、西南方向,多了两处80个充电口的免费充电区,座椅也更多了。今年春运前后,北京丰台站南枢纽开门迎客,实现了地上、地下双互联,缩短了旅客进出站行走距离,进出主要在室内,通行不再风吹雨淋。
坐火车,常有因为路上堵车或者其他原因而迟到的情形,为此,在客流高峰期,地下二层普速列车快速进站厅开放,乘坐普速列车开车前30分钟,还未进站的旅客可以选择从快速进站厅抵达站台,进站更方便。
丰台站里,方向指引不只靠静态的路牌。圆形投影投到地上,上面标注着换乘方向、换乘距离。近期,丰台站高铁站台里,增设了类似标识90个,旅客根据这样的射灯式引导标识即可快速完成同站换乘,方向指引清晰、准确。
清河蝶变
前世▶因小镇而得名 詹天佑主持修建
清河站东南侧,一座6柱5间式的西洋风格老站房还保留着传统历史风貌,这里便是老清河站站房,詹天佑先生曾在此勘测、施工、验收。为给清河高铁站让位,700吨重的清河老站房分期完成了约360米的整体平移,到达了现在的保护地。如今,新老站房交相辉映,赓续着百年京张的血脉。
清河车站因建于海淀清河镇而得名。元明清三朝,清河镇是出京的“御道”,位于北京与西北地区的交通要冲,素有“京北畿甸”之称。一百多年前,京张铁路打破了“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的妄言,沿线十余座站舍陆续拔地而起,开创了中国人自行修筑铁路的历史。1905年,詹天佑先生亲自选址、设计并主持修建了清河车站,孙中山先生也曾在清河车站下车视察。
作为京张铁路上的清河车站,一开始声名并不显赫。抗战时期,清河车站站房属军事禁区。新中国成立以后,清河车站站房开始改造,三处拱券添加了门窗等,南侧向西接出了一间房屋,屋顶上的铁瓦被更换成了彩钢板,承担起简单的客货运业务。为服务冬奥,清河站被规划为京张高铁的重要站点。2016年,清河站停站改造。
清河站综合控制室智能屏幕实时显示车站和列车运行状态。记者 安旭东 摄
今生▶拉近京冀时空 60分钟直达太子城
2019年12月,京张高铁实现了350公里时速自动运行,清河站也再次投入使用,成为京张高铁的始发站之一。
最快60分钟,旅客就能从清河站到达太子城。可以说,出了家门口就能看山水。如今,从清河站出发,冬季冰雪游、夏季草原游已成为旅客新常态。
这座京北小站如今也变身智能化大站。清河站客运综合管理智能管控平台像“智慧大脑”,它通过实时读取客票、调度、动车三个系统数据,整合旅服、客管、客设三大系统,增加应急处置、环境感知、视频联动功能,实现了对车站旅客服务、作业组织、安全防控、应急指挥等各项客运有关业务的综合处理。
清河站旅客发送量也从2020年的日均发送0.74万人,增至2024年日均发送2.37万人。今年一季度全国铁路运行图调整后,清河站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新增了开往兰州、成都、西安、山西部分城市的列车,图定开行列车数增至61.5对,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智能服务
防侵线报警系统保安全
开行五年多,清河站越来越“聪明”。自助查询机、智能指路牌、遗失物品智能管理系统……清河站的智能服务随处可见。站台上,防侵线报警系统实现了自动化报警,当有人员进入雷达扫描区或出了白色安全线,系统启动声光报警提醒,在提醒旅客的同时,相关人员也会收到信息;候车室内,旅客在电子屏上点击想找的地方,与其连接的自动指路牌就可以直接旋转,摆动指出正确的方向。